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1两会校友言论

【2021两会】耿东升委员:开展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 建立文物捐赠平台丰富馆藏文物

2021-03-1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多年来一直从事博物馆相关工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十分关注博物馆馆藏文物鉴定及博物馆建设方面的问题。今年两会,耿东升提交了“关于继续开展全国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巡回定级工作”及“关于建立文物捐赠平台支持博物馆建设”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  耿东升

开展全国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巡回定级

“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机构,具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耿东升说,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数量与日俱增,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 5535 家,藏品数量达4223.98万件(套)。基于不断增长的博物馆数量及馆藏文物,为了加强馆藏文物保护利用、更好发挥博物馆的作用,推进博物馆进行馆藏文物定级工作十分必要。

耿东升介绍,国家对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工作十分重视。自1983年至1999年,国家文物局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和一级历史文物、一级近现代文物鉴定确认等三次大规模的馆藏文物巡回鉴定工作。其中,1983至1991年进行的全国馆藏古代书画巡回鉴定工作,以鉴别真伪为目的,未对古书画定级认定。1992年至1997年进行全国馆藏一级历史文物(陶瓷、青铜、玉杂)鉴定工作,鉴定了约4万件历史文物,从中确认一级文物20073件,为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收藏、整理、研究、展览打下坚实基础。

“但由于当时的条件局限,鉴定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早年馆藏文物的定级工作由各地方相关部门进行认定,鉴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有些地区和单位未纳入鉴定范围,一些博物馆未进行定级工作。”耿东升说,此外,近些年全国各地最新出土及入藏的文物,也需要对其进行鉴定、定级工作。

基于上述原因,耿东升建议,再次有序开展全国馆藏一级文物巡回定级工作,鉴定范围应扩大至非国有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等,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鉴定人员参加。

耿东升认为,通过对全国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摸清家底,确定一级文物的数目,有利于促进馆藏文物的保护利用和规范化管理。同时,在定级工作中还能传授鉴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培养文物鉴定后备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建立文物捐赠平台 丰富馆藏文物

“近年来,博物馆建设成就显著,全国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众所周知,博物馆藏品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博物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耿东升说。

耿东升认为,各级各类新建和改、扩建博物馆的馆藏需求较大,而上级文物部门对充实新建博物馆藏品的文物调拨难以满足新建博物馆展览的需求,面向社会征集又受到经费和鉴定评估能力的限制,因此一些新建博物馆普遍面临着入藏文物艰难、展陈文物不足、展品品级较差,只能以图片、影印件、复制品来布展的窘境。

同时,据耿东升了解,一些具有较多历史价值的文物,由于历史的原因流散民间,既无法充分保护、研究,也不利于文物的展示传承,搭建起个人向各级各类博物馆进行公益捐赠文物的桥梁,将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为更好地丰富博物馆馆藏,耿东升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文物捐赠平台,接受各类文物捐赠,用以支持博物馆建设。

在具体实施上,耿东升认为应建设文物捐赠网络平台,设立“国家捐赠文物数据库”,并按文物类别,组织相关专家对捐赠文物进行鉴定评估,符合文物入藏与展示条件的捐赠品,统一纳入“国家捐赠文物数据库”,向全国各级各地博物馆公开。全国各级各地博物馆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国家捐赠文物数据库”里筛选,选中相应文物后,按相关程序申请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