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毕业季

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举办2025年迎新送新座谈会 共叙燕园情齐鲁缘

来源: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 时间:2025-08-12

8月10日,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2025年迎新送新座谈会在济南举行。北京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山东招生组长高慧芳,山东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山东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杨光军,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处长吴俊,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于永水,济南外国语学校纪委书记邢进,济南市历城二中副校长王春刚,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王伟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座谈会由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守兰主持,校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监事、顾问,以及2025年毕业来鲁工作的北大新校友代表、考取北大的鲁籍新生代表、部分在鲁工作的老校友代表共八十余人齐聚泉城,共话燕园情谊,共叙齐鲁情缘。

据悉,这项承载着传承与期盼的迎新送新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本次活动共迎接187位北大毕业生加入山东大家庭,欢送140位鲁籍新同学开启燕园求学之旅。

坚守初心:校友会搭建"精神家园",传承北大精神

王伟在致辞中首先对回鲁工作的新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向考入北大的新同学致以诚挚祝贺。他围绕校友会“联谊校友、服务山东、回报母校、奉献社会”的宗旨,回顾了校友会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与丰硕成果。“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青年校友联络,通过多种活动为大家搭建成长平台。”王伟介绍,校友会多次赴菏泽、临沂等地组织选调生座谈交流会,针对新校友基层挂职需求举办乡村振兴座谈会、基层工作分享会,还通过踏春联谊、健康跑等活动丰富青年校友文化生活,为新校友融入山东、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王伟致辞

王伟强调,校友会作为山东北大校友的精神家园,核心是让校友们在山东“有个家”。“一'迎'一'送'之间,不仅架起校友会与母校的情感桥梁,更寄托着母校对新一代学子的关怀与期望。”他寄语新校友和新同学,要传承北大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脚踏实地耕耘,为国家发展献智、为母校发展增彩、为山东建设出力,让"燕园情 齐鲁缘"的故事代代延续。

殷殷嘱托:从燕园到齐鲁,传递成长箴言

高慧芳致辞

高慧芳以“从燕园未名湖畔到泉城大明湖畔,从一个温暖的'家'迈向另一个温馨的'家'”开篇,高度肯定山东北大校友会连续八年组织迎新送新活动的意义。“活动氛围温馨、意义非凡,对新校友融入集体、新生开启大学生活影响深远。”她围绕“创新、守正、恒心”三个关键词分享感悟:创新是北大“常为新的”精神底色,新人更应保持创新锐气;守正是创新的根基,要守住心中火热与正念,如卢新宁在北大毕业典礼上所言“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恒心则是事业的保障,要学习敦煌研究院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让热爱与追求超越荣誉。

杨光军致辞

杨光军代表山东人才集团欢迎北大青年才俊扎根齐鲁。他从政策供给、平台搭建、服务保障三个维度介绍山东人才集聚成就,强调山东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人才集团,当前正与山东国投重组整合开启"二次创业",实施"五个三"发展战略,做强人才"招引、服务、投资、数字"四大核心板块。"集团与校友会共同成立的山东北大校友服务基地,将提供人才引进、政策咨询、投融资支持等全方位服务,让每一份理想在齐鲁绽放。"

吴俊致辞

吴俊对北大及校友会支持济南人才工作表示感谢。他介绍,济南正大力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践行“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理念,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市委人才办将持续完善校友联络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校友生态圈。

校地协同:中学与北大深化共育,筑牢人才根基

于永水介绍了山东省实验中学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为理念,77年办学形成鲜明育人特色。作为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两校合作已从单一招生推荐升级为学科共建、课程共享、人才共育的全方位协同模式。“希望同学们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在燕园学有所成,为泉城增光添彩。”

邢进回顾了济南外国语学校1989年建校以来的发展,作为山东省唯一教育部备案外国语学校及16所保送资格学校之一,济外通过贯通培养打破学段壁垒,推进清北辅导系统化,未来将锚定“全国一流外国语学校”目标,期待与北大校友携手架设人才虹桥。

王春刚表示,济南市历城二中与北大渊源深厚,以“博学求真,筑牢创新基石”“雅行立德,涵养精神气象”为育人方向,被北大授予“博雅人才四星级共育基地”。他寄语基地学生永葆勤志之心,深植博雅之根,在燕园锻造服务国家的过硬本领。“期待在校友会引领下,促进高校、中学、校友三方人才培养深度协同。”

薪火相传:颁发纪念品与奖学金,校友新生共话成长

座谈会上,高慧芳、杨光军、吴俊、于永水、邢进、王春刚等领导为新校友代表赠送《燕园情齐鲁缘——二十年我们这样走过》校友会资料汇编、《校友通讯录》等纪念品,承载着校友会的历史记忆与温暖关怀。王伟会长为新生代表颁发奖学金,鼓励他们在燕园开启勤学笃实的求学之路。

济南秦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秦长岭作为老校友代表,分享了自己深耕山东30年的经历。“从燕园到泉城,支撑我们的是北大精神与山东'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品格。”他以企业在卡车出口、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为例,鼓励新校友播撒智慧种子,新生铭记家乡牵挂,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共勉。

秦长岭发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微创科主任危志刚,结合北大校训与医学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院训,感慨无数北大人在医疗领域如屠呦呦、钟南山般熠熠生辉。“校友会已成为在鲁北大人的精神家园,我在与校友交流中汲取动力、拓宽视野。”

山东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孟瑶作为新校友代表,感恩能重返齐鲁、站上教育一线。“北大精神财富将指引我在教学科研道路上前行,欢迎新同学未来把所学带回家乡。”

山东省医保中心一级主任科员时杰婧分享了“非典型”求学经历,感悟北大“兼容并包的滋养、意志品格的锤炼、思维方式的重塑”,称校友情谊是“终身保障”。

山东省实验中学毕业生王问宇、济南外国语学校毕业生高睿卿代表北大入学新生发言。

温暖相聚:共筑精神家园,期待未来同行

会议最后,主持人梁守兰代表校友会送上祝福:“希望新校友为山东发展添砖加瓦,新同学珍惜机会、勇于创新,为齐鲁添彩、为祖国争光。”她强调,校友是燕园声音的传播者、故事的书写者、使命的担当者,校友会将持续搭建交流合作桥梁,让校友们相遇、相融、相亲。

梁守兰发言

会后,参会人员展开深入交流。新校友们纷纷感谢校友会搭建相聚平台,称刚毕业就融入“温暖大家庭”,感受到浓浓归属感;老校友的经验分享如明灯照亮前路,让他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新生们则表示收获满满,不仅找到同行伙伴,还得到师兄师姐的专业指导,拓宽了视野,对燕园生活充满期待。

此次座谈会在温馨氛围中落下帷幕,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将“燕园情 齐鲁缘”的温暖瞬间定格。从燕园到齐鲁,从迎新到送新,这场延续八年的活动,正让北大精神在山东大地不断传承,让青春力量在齐鲁沃土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