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广轶,无锡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

近日,国内惯性传感器领域领军企业北微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微传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地方资本联合产业基金共同领投,资金将用于核心技术攻坚、高端产线扩建及全球化市场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航空航天、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国产替代优势。
技术突破:十年深耕打破国际垄断
北微传感成立于2010年,由北京大学时广轶博士领衔创立,核心团队汇聚18名博士及50%的研发人员。公司自主研发的光纤陀螺仪精度达0.001°、三维力传感器非线性度±0.02%FS,主导制定3项国家行业标准,累计获发明专利82项(含15项国际PCT专利)。其产品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919舵面测量系统、朱雀二号火箭姿态控制等重大工程,并获宝马车载快充技术认证,填补国内高端工业传感器空白。
市场布局:从国产替代到全球竞争
目前,北微传感产品线覆盖北斗组合导航、惯性导航系统、光纤陀螺仪等,服务全球5000余家客户,包括中国商飞、国家电网等行业龙头。在智能驾驶领域,其车载惯性导航模组已进入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工业监测方向,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以毫米级精度服务于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等超级工程。面对全球3644.7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2023年数据),公司瞄准35%的惯性传感器细分市场,计划3年内实现航空航天级器件100%国产化,并拓展欧美高端市场。

资本助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本轮融资是北微传感继2022年A轮(中电海康)、2024年B轮(申能诚毅)后的又一里程碑。资金将重点投入三大方向:
技术攻坚:扩建无锡精密传感研究院,研发量子惯性导航、智能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
产能升级:建设年产50万套高端传感器智能产线,实现MEMS芯片封装全流程国产化;
生态整合:深化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构建“传感+数据+AI”解决方案。
行业展望:国产替代加速
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生态。北微传感的快速发展正助推区域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其技术突破与市场布局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于北微传感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两次斩获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金奖,服务全球20余个国家。公司通过ISO 17025、IATF 16949等国际认证,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智能驾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