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动态

校友企业​千觉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触觉感知技术加速商业化应用

时间:2025-05-19

马道林,千觉机器人创始人、CEO,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05级工学院校友。2005-2015年在北京大学取得学士、博士学位,2016-2021年在MIT开展博士后工作,2021年回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建立“机器人操作感知与智能实验室”(Manipulation Perception and Intelligence Lab, MPI Lab),致力于开发先进的触觉传感、感知和控制技术,赋予机器人与物理环境自主交互的智能。

获ICRA最佳会议论文奖(1/4056),亚马逊机器人挑战赛Stow Task冠军、亚马逊机器人最佳系统论文奖等。入选中国力学学会“青托人才”项目、上海市白玉兰人才项目。任中国力学学会青托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具身智能专委会委员,《动力学与控制学报》青年编委。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指导学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本科生)。

近日,千觉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觉机器人”)近日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由元禾原点、戈壁创投及小苗朗程联合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触觉感知技术研发、核心产品迭代及量产交付提速。成立仅一年的千觉机器人此前已获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智元机器人等机构。

千觉机器人成立于2024年5月,聚焦机器人精细操作中的多模态触觉感知与操作技术。创始人马道林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其团队提出的“依靠触觉和接触构建空间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触觉传感器仅测量压力的局限,首次实现基于触觉的高精度运动跟踪。这一技术路径有效弥补了视觉方案在复杂环境中的不足——例如光照变化、物体遮挡易导致视觉感知失真,而触觉方案通过实时感知接触力分布,可动态调整抓取力度与操作轨迹,显著提升机器人处理柔软、易碎或异形物体的稳定性。

目前,千觉机器人已推出自研多模态触觉传感器G1-WS及全球首个触觉仿真工具Xense_Sim。其中,G1-WS传感器信息密度达人类手指的800倍,测量精度为每平方厘米5万点,响应速度达10毫秒/帧,能够为机器人提供亚毫米级的触觉反馈。在智元机器人AgiBot World的测试中,该传感器帮助机器人完成电脑主机内存条安装等高精度任务,其楔形结构设计(前端最薄处仅5毫米)可适应狭窄空间操作。而Xense_Sim仿真工具则填补了切向力模拟技术空白,可生成贴近拧瓶盖、插拔接口等真实场景的触觉数据,目前已接入NVIDIA Issac Sim平台,用于降低算法训练的数据采集成本。

在商业化层面,千觉机器人正加速推进量产交付。其模块化触觉传感器年产能已达数万台,产品单价较进口同类低30%-50%,并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深度合作,应用于精密装配、工业智造等场景。此外,公司正与医疗、服务机器人厂商接洽,计划2025年拓展至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

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12亿美元,中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5%以上。千觉机器人依托上海交大实验室资源,已形成“硬件+仿真+数据”的协同研发能力,累计获得26项发明专利及5项国际PCT专利。分析人士认为,其在动态力控与多模态融合上的技术积累,或将为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提供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