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成立 北大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当选会长

来源:北大第一医院 韩晓宁 时间:2015-06-10

6月4日,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ardiologist,WACC)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成立,北大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教授当选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会长并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4年9月,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在澳门成立,霍勇当选为副会长。协会成立后,霍勇会同全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领袖共同规划成立心血管分会。在霍勇、葛均波、韩雅玲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18位核心发起人的共同努力下, 40余位世界各地的华人心血管医师代表,经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批准,成立了首个世界华人专科医师协会——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

2015年5月28日,9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位心血管领域的专家齐聚香港,见证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成立,霍勇被推选为首任会长。霍勇表示,WACC成员将更多地通过学术交流,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

在成立大会上,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对WACC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说:“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是世界华人医师协会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专科分会,为世界范围内广大心血管华人医师搭建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希望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在第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世界心血管领域华人医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祖国和全球心血管领域的医疗水平的提高,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健康报》《医师报》、“好医生”网站、医脉通等二十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霍勇教授介绍说:“中国作为大国的世界地位凸显,华人根系祖国。华人心血管医师秉承报效祖国、为中国心血管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并致力于全球的心血管学科发展。世界华人心血管医师协会的成立,将团结和组织全球华人心血管医师,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各国华人心血管医学组织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开展心血管科研,积极宣传华人心血管医师中的优秀典范,帮助落后国家或地区华人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等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人类寿命影响巨大。数据显示: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48%归因于心血管疾病,其每年导致全球超过1700万人死亡。预计到2030年,因此死亡的人数将上升至2300万。在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数量同样巨大。心血管疾病也已成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的第一大慢性疾病。据估计,我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这意味着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

霍勇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负担,在中国也非常突出。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中国的心血管临床诊疗技术不断进步,原创性科研不断提升,相关卫生政策也更加合理。但我们的学科建设、中国心血管医师的成长和培养,仍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在科研、临床和学术交流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