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湘黔滇山水间再次响起历史的回响。2025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由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校联合组织的第二届“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召唤来三校校友代表共一百余人,循着88年前西南联大师生徒步迁滇的足迹,自当年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旧址(长沙圣经学校旧址)出发,最终抵达昆明当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行程覆盖长沙、芷江、新晃、贵州玉屏、黄平、清镇、安顺、关岭、晴隆、盘州、云南富源、昆明。这场跨越时空的行走,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路线复刻,更是一场直抵灵魂的精神洗礼。

从历史到今天:一场跨越88年的“精神对话”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华夏,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战局恶化,师生们又徒步穿越湘黔滇崇山峻岭,最终落脚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段“文军长征”的壮举,历时68天,行程3500里,不仅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更铸就了“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那是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家国担当,是学者在颠沛流离中的学术坚守,是青年在苦难磨砺中的成长觉醒。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由三校校友会共同策划,已成为三校间的一项固定活动,2024年首届活动由清华大学主办,2025年第二届活动由南开大学承办,明年则由北京大学接棒。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全程见证并深刻体悟到:西南联大精神从未远去,它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新一代学子的脚下生根发芽。

2025年10月26日,长沙圣经学校旧址的晨光中,百余位南开、北大、清华校友整齐列队。这座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诞生地,是第二届“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的启程点。在“临时大学办学场景复原展”前,泛黄的讲义与老照片重现联大先贤“弦歌不辍”的坚守;在新晃龙溪古镇“三益盐店”闻一多等辅导团成员驻扎地旧址,仍触摸到先辈在休整途中仍不忘治学的赤诚。正如校友在分享中所说:“踩在先辈走过的湘土上,才真正懂了‘教育长征’的分量。”重走于足迹中衔接历史与当下,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让沉睡的历史变得可感可触。

西南联大虽仅存8年11个月,却成就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这场重走之旅,让“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有了更鲜活的时代注解。
传承与接力:明年第三届,北大牵头再出发
随着第二届重走活动的结束,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已提上日程——2026年,第三届“重走西南联大路”将由北京大学接过主办旗帜,延续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约定。每一次重走都是一次精神洗礼,三校的轮流主办机制,恰是联大“合作无间”传统的当代延续。当西南联大的旗帜在昆明旧址再次升起,这场跨越88年的精神接力仍在继续。重走这条路,是为了记住来时的方向,更是为了带着精神力量走向更远的未来。第三届活动的约定,早已写进三校的精神传承清单,等待着更多人踏上这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之路。

从三校校友会协同组织,到跨越地域的校友联动,团结共生是精神纽带;从长沙启程时的联合授旗,到侗乡篝火晚会上的共话情谊,当代学子用行动复刻着先辈的团结精神。88年前三校携手创造历史,如今我们再续前缘,这本身就是联大精神的生动传承。正如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书,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这种学术包容与坚守,至今仍是三校共有的精神财富。西南联大的根在北大,精神的核心是“兼容并包”与“家国情怀”,北大有责任将其传递得更远。

校友会的使命:让联大精神“活”在当下
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既是重走活动见证者、参与者,更是联大精神的传播者,二十多年来多次接待了北大学子“重走西南联大路实践团”。西南联大精神的核心,是“危难中的坚守”与“困境中的突围”。今天的青年,面对多元价值的冲击,更需要从联大故事中汲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定力。三校校友会把“联大精神进校园”贯穿在重走活动中,一路走来,在多所中学、大学举办分享会,将活动中收集的联大老照片、师生日记复印件,以及校友们的感悟,制作成线上“流动展览”。让学生们理解:所谓大师,不过是把学问做进国家命运里;所谓名校,不过是把育人刻进民族脊梁中。

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自觉承担穿越时空的价值传承,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明年我们将扩大参与范围,不仅邀请三校校友,还要联动湖南本地高校学子;不仅重走湘黔段,更要深入挖掘西南联大背后的故事。策划与西南联大精神传承相关的活动,把重走变成深耕。比如联合省内高校开设“西南联大与湖湘精神”研究课题,组织青年校友走访联大湘籍校友后代,甚至推动建立“湘黔滇联大文化步道”,让这条路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成为新时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地标。结合北大与西南联大的历史渊源,围绕“刚毅坚卓”的校训和爱国、学术、人文精神,设计“我心中的联大精神”线上互动留言墙、组织湖湘青年学子(大学生、研究生)共读西南联大相关书籍(如《西南联大行思录》《南渡北归》)、“重走联大路”主题研学的省内延伸(如湖南省内的红色文化+学术传承路线)、“联大精神·公益助学”行动 (如捐赠图书、设立奖学金)、西南联大精神文创设计赛等。“先辈在颠沛中守护文脉,我们在安宁中传承使命。”一位参与活动的北大湖南校友感慨道。这种精神共鸣,正是北大湖南校友会全力参与活动的核心动因——让西南联大精神从历史叙事转化为当代实践。
结语:精神不灭,步履不停
从长沙到昆明,3500里的行程或许能丈量完,但西南联大精神的内涵,却需要在每一次讲述、每一次践行中不断丰富。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北大校友所说:“我们重走的不仅是路,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不能丢,青年的奋斗底色不能褪。” 明年,当北京大学牵头第三届“重走西南联大路”时,这条路上必将汇聚更多年轻的身影。而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让联大精神在湖湘大地上生生不息,成为激励一代代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永恒火炬。

从湖南启程,由北大牵头,这是历史的巧合,更是精神的必然。让北大湖南校友会的使命感愈发强烈,我们有责任着手梳理西南联大在湘历史遗存,联合三校湖南校友会打造“联大路湘段文化图谱”,为明年活动夯实基础。
从1937年的临时大学到2025年的重走之路,从战火中的迁徙到和平年代的接力,西南联大精神在湘楚大地上不断生长。“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用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征”证明:西南联大精神不是陈列的史料,而是流淌在三校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西南联大的“刚毅坚卓”,终将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