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56年到2017年,六十二载冬夏,燕园、未名、博雅记录下了整整34届协和医预人的青春记忆与成长历程。他们既是生科同学眼中的好榜样(小编每次查档都发现大家的成绩超好),又是不少北大同学追求的对象(很多北大协和伉俪由此诞生),更是大家寻医问药时的指南针和重要参考值,许多北大人在自己和家人病困时,都得到了昔日医预同窗的援手与支持!这就是北大人和协和人的不解之缘,她深植于我们的青春记忆、家人情感和校友认同中,流淌在一脉相承的北大生科大家庭里!
记得是2014年8月,小编在西藏纳木错湖畔旅游时,接到了自己做校友工作后第一个返校校友团体的联络电话。电话那头,是1964医预班期待9月返校庆祝入学50周年的热切声音。北大生科校友会与协和医预校友的故事从那时起,重启并续写着一段段新的传奇。
北大,2017的协和医预故事
2017年,是协和100周年,北大119周年,生科92周年。一年来,“协和—北大—生科”三者间的故事就让我们用一组图片来梳理讲述:
第二季校友医师健康咨询活动

在第二季活动中,共有39位校友加入了北大生科校友医师志愿者队伍的行列,他们中就不乏众多协和医预人。这些校友医师现场开设的20个科室,令165名北大师生校友及其家人从中获益。
97、99、89医预校友先后返校

这个暑期,部分医预班级恰逢入学或毕业的周年庆,相约些许同窗,重回母校,感悟一样和不一样的北大生科。
深切缅怀校友医生向红丁

学院校友会代表团一行,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缅怀我国著名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校友,出席其八宝山追悼会并敬献花圈以寄哀思。
协和百年庆,北大返校日

协和百年大庆,回到青春和梦想开始的地方。十余个年级重返燕园,寻找曾经的记忆,开启崭新的征程。
第三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全球产业高峰论坛

金秋十月,国内外400余名生命科学与医学产业人士共同荟聚杭州,围绕关心的产学研话题展开广泛对话。协和医预罗楹、李青、罗文、陈蓉、张文宝、王莉莉、朱颖等校友均作为发言嘉宾与会。
这就是我们的2017
这就是北大生科与协和医预校友间的2017故事,曾经的同窗情谊早已幻化成毕生的友谊甚至爱情,曾经的我们如今又凝聚在振兴中国生命科学与医学的旗帜下,携手砥砺前行。
2017年10月28日,协和医预部分校友发出群体倡议,在学院新大楼公共休息区打造一座“北大协和医预校友”主题特色的咖啡厅,并命名为“协和CAFE”。项目倡议120万元人民币的命名、建设与维护费用,目前共有全球各医预年级的27位捐赠人参与集中,截止12月23日,收到捐款31.4万元,已完成26.2%。
“协和·Cafe”项目校友自发捐赠名单
(按捐赠人年级顺序排列,截止2017年12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