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2020届北大毕业季

我在北大云毕业:感恩相遇,后会有期!

2020-07-09

如果这个七月一如往年,我们应该是穿着学位服,行走在夏日的阳光与蝉鸣里,相邀好友同窗,去和燕园的各个角落合影。

再去看一眼燕南的葱茏绿荫,给可爱的猫咪放一把猫粮,摸摸它们松软的毛,许下再见的约定;再去逛一逛未名湖,鸳鸯和鸭子也许会在镜头里留下它们飞跃的弧线,晕染上夕阳余晖的粼粼水波下,一尾尾鲜红的鲤游来游去,平添热闹,到了夜晚,微风徐徐,送来亮灯的博雅塔的毕业祝福。

再去法图看看那暖黄的灯盏,倒映在屋顶的玻璃上,宛若缀满闪烁繁星的苍穹;再去百讲看几场电影和舞台剧,感受上演幽默情节时台下默契的大笑;还有!再去吃一吃农园的麻辣香锅、学一的冷面、学五的肠粉和鸡腿饭、勺园的酱卤……

这,是我曾经预想的毕业季。

现实是,我坐在遥远的家中,以观看学校、学院毕业典礼直播的方式,完成了云毕业。

那天,我早早地起床梳洗,一改往日的睡衣着装,换上比较正式的衣服,乖乖地坐在电脑前,等待属于我们的这场毕业典礼的开始。一曲《青春大概》拉开了典礼帷幕,也一下子将我的思绪拉回燕园,之前听过唱过很多次这首歌,但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能体会那句“青春已时日无多”的意思。当屏幕里出现久违的静园草坪,我切实地感觉到了时光的流逝,寒假离开时那里尚一片荒芜,时经春夏,它已草木葳蕤,重归青葱。毕业纪念视频的播放唤醒了尘封的记忆,开学典礼、十佳排票、国庆游行方阵、国际文化节……

过往在燕园、在法学院的一幕幕乘风御马而来,瞬间鲜活起来。这里的日月盈仄、四季更迭,这里闪光的大师风采与思想火花,这里灵动的青春与理想,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心上,几百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早已和燕园密不可分。

同样触动人心的,还有校友们与老师们的寄语赠言。他(她)们以身作则,在不同的领域内拼搏、坚守,让我看到北大人家国情怀与担当的传承,看到这座学府内在的生命力,那一句句殷切的嘱托,是传递给我们的精神火种,告诉了我们去闯荡世界的方向。

钟南山校友言道:“学习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情。我现在也还在学习,虽然我已经为祖国健康服务60年了,但是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另外60年,但是我起码要为祖国再服务若干年。“听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我注视着视频中背景墙上的几个字——“敢医敢言”,不禁想起曾经和朋友们探讨过的话题,我们想成为的样子,大概便是这样吧。

观看典礼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未能相聚共话离别的遗憾,有自人海相遇,又各自归于人海的不舍,有对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求学之旅的老师们、为云毕业操劳已久的工作人员的感恩,有面对温馨祝福的感动,还有一种不真实感。尤其是当直播结束后,热闹的屏幕陷入清寂,这种感觉格外强烈,我有些恍然,我们毕业了?

是的,真正地毕业了。虽有缺憾,它的的确确是属于我们的,特殊的毕业礼,是校园时光终结的宣告。仿佛不过昨天,我们拖着归家的行李,匆匆踏出寝室的门,说着寒假后再见。但疫情带给人类世界的冲击与改变,又让我们无比清醒,过去这半年中的每一天都真实地存在过。

那些辛苦的日子不敢也不能淡忘,灾难本身并不值得歌颂与铭记,灾难面前那些熠熠生辉的灵魂、感人至深的事迹却值得永恒的赞美。用“见证历史”来形容2020年上半年再贴切不过,曾经觉得“雷打不动”的有些事情,也猝不及防地发生了转变,大至四年一届奥运会的推迟,小至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手续办理的异地远程完成。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新冠疫情的来袭将生活的无常与不确定性展露无疑。这场苦难将人类裹挟至黑暗的隧道,生存困境与治理困境随之而来,2020届毕业生的不如意,被改变的人生轨迹,只是疫情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的云毕业,也不过是无数个体与群体勇毅探索新出口的一个写照。

学院毕业典礼上楼建波老师在寄语中说,“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我们现在恰恰处在一个尘土飞扬的时段。“在2020年掀起的时代洪流下,带上魔幻色彩的种种体验无法回避,唯有正面与审视,勇敢地去认领这段特殊的际遇,去反思,去调整,才能搭上从未停下的时间车轮继续前行,走出那段黑暗的隧道。

我必须承认的是,这场疫情催促着自己成长了:观点的爆发与碰撞、规则与秩序受到的冲击、人性与道德受到的拷问,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个世界,也抛出不少的一时找不到答案的困惑,但至少让我开始调整看世界的方式,让我对生命与责任更加理解;多次变化击垮计划与期许,让我学会在崩溃中收拾情绪,整理心情,然后继续出发,让我明白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让我学会接受缺憾,同时也要心怀希望。

告别了燕园,我们即将去往的是陌生的环境,迎接的仍然是充满迷雾的未来,可能会遇到新的难题,陷入新的慌乱,有些忐忑与不安,但这可爱的、永远的校园,或许能给予我们应对未知的勇气。

这校园是可爱的,有温度的。在抗疫时期,在这个不同以往的毕业季,燕园的这一面尤为凸显。感谢教学、学工、行政等不同岗位上的老师们,为我们的顺利毕业保驾护航,是那一个个坚守阵地、默默奉献的身影,造就了燕园的魅力与温情,让远在家中的我,也体会到了别样的幸福。

我记得,因为北京的疫情变化,毕业生的返校计划停止之后,学院的傅郁林老师特意拍摄制作了名为《我们已张开怀抱 虽然没能等到你》的电子相册,她拍下了学校学院为我们回家各种准备的场景,说“孩子没回来,今日却只见小货车来拆迁……燕园依旧,燕子却未归巢。

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记着我们的爱”; 吴志攀老师也创作了《校园猫的故事》送给我们,故事中那几只听说同学们要回来,高兴得一大早跑去校门口等待的猫咪,得知返校取消后难过不已,它们告诉大家:“法学院的老师安慰我们说,别难过,你们会回来的。我们相信老师说的话,因为她是教法律的。我们会在校园里一直等着你们回来,这校园是永远的。”于深夜临时退掉返京机票,感慨人生如戏的我,后来看到这些可爱的图文,感动得红了眼眶。

我还记得,毕业典礼当天老师那一句“同学们,别走了,外面很难的”,食堂师傅那一句“好好吃饭“,保安小哥那一句”保护好自己“……疫情下的毕业,我们似乎在割舍,在失去;但其实也在拾取,在收获。这一份份牵挂与惦念,让人触碰到这方园地温热的脉搏与底色。每每想起,心中都会多一份对抗风雨的暖意与力量。

这校园是永远的,是我们一生走不出的风景。感谢亲爱的北大,让我们在美好的青春岁月里成长,它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还有不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如何审视外在世界与自我内心、如何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指引。

杨立华老师寄语我们要“寻找到值得奉献一生的事业,去展开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而作为大时代下普通一员的我,正是因为校园、因为法律,找寻到了可以仰望的榜样,可以追逐的目标,找寻到了面向未来的信心与勇气。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大学堂开,法律门启;安邦济世,正义恒立“,其中凝聚的认同与信念,将支撑着我们奔赴不同的远方,去做一个有使命感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做让世界更美好的有益之事,怀揣爱心,秉持初心与良知,坚守正义与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些都是在短暂有限的求学时光里,大学所给予我们的永恒的东西,它们仿佛细细的溪流潜在心底,化作我们面对人生的勇气与柔韧。

毕业典礼那天,潘剑锋院长说,当我们在工作累的时候,感到疲惫的时候,思念学校的时候,可以回燕园看看,回法学院看看,北大法学院永远为我们敞开。那一刻,泪目的我们明白了,这里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可以依靠的肩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时候了,从燕园出发,背上行囊,怀揣那谆谆教诲、殷殷嘱托与满满祝福,踏上新的征程,去开启人生的新篇章。那些没好好说的再见,此刻都化成心里默念的珍重。“愿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感恩相遇,后会有期。

和春春姐之间的约稿,本来是针对六月返校的。但因为疫情变化返校取消,所以那次约稿就搁置了。在毕业典礼那天,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也发了毕业打卡的纪念性朋友圈,在编辑文案的时候,其实心里有很多想说的,却不知从何说起,最终也不过是一句“感恩相遇,后会有期”。还好后来,春春姐提醒我可以写一写这特殊的毕业,所以才有了这篇感想,是记录,是整理,是告别,也是留藏。最后,再次祝福同窗们毕业快乐,明年燕园再会!

 

原作:万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