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北大人举起相机,为边远山区的孩子拍摄“人生照片”

2024-01-08

2023年是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传播爱心,记录成长”主题摄影计划实行的第四年。四年来,他们先后走进川西、南疆、青海、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五所村小,助力扎根当地的北大校友,用影像传播北大人的爱心,也用镜头为学生们拍摄成长阶段的影像档案。

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影像能够呈现出鲜活的真实场景,而作为一份档案,它则忠实地见证了生命中的“此时此刻”,定格为永恒的纪念。

谈起这项摄影计划的初衷,计划发起人刘学红用这么几个字概括:“一种源自北大精神的情怀”。

架起一座北大人与无穷“远方”的桥梁

刘学红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以北京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摄影,是刘学红在大学时就萌发的兴趣,那时候器械资源有限,想要维持爱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刘学红在北大图书馆

刘学红在31楼224宿舍窗前的留影

从北大毕业后,刘学红选择了新闻行业,一干就是30多年。退休后,刘学红对摄影的兴趣和热爱再度被点燃。2014年12月14日,一群爱好摄影、志同道合的校友们齐聚一堂,北京大学第一个兴趣类备案校友组织——北京大学校友摄影俱乐部成立了。

起初,俱乐部活动的主题并不明确,摄影活动也是随机而定,旨在校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或增进拍摄技巧等方面。渐渐地,身为会长的刘学红开始想:作为一个校友群体合力发起的社团组织,除了提供校友释放个人兴趣之外,还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和使命,积极促进校友、母校和社会之间的发展与合作,在三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永续的桥梁。

很快,这个想法迎来了实现的契机。

2018年,《北大人》杂志刊登了四川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为响应脱贫攻坚政策,筹资募款,为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笆子房小学捐赠书包和文具的消息。这件事触动了刘学红。经过联系,刘学红得知当时正好有几位北大校友在马边县挂职,她心想:何不运用摄影俱乐部的特长,一方面帮助传播北大校友的爱心、善举,一方面为学校的孩子们拍摄照片,记录他们的成长阶段呢?于是,一个“传播爱心,记录成长”的主题摄影计划就此发起。

bdd46255520048f686f4fa86f55c5d74.jpeg

2018年,四川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为笆子房村小学的每一位学生送上新的书包和文具

选择笆子房村小学作为计划的第一站纯属偶然,却因这份偶然,奠定了整个计划往后的选址基调:贫困地区、偏远学校,并且“具有北大元素”。

自2019年开始,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先后走进了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笆子房村小学、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小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镇尖德小学、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以及河北省阜平县台峪乡台峪村台峪小学。在这些小学中,有的是得到北大校友的捐赠和长期资助,有的则是北大校友在当地任职。刘学红说:“借助北大校友的力量,拉近北大与这些边远地区孩子们的联系,加持北大元素,这就是我们摄影俱乐部想做的。”

65f8f67caa28462f83fa746cc5c1d1e3.jpeg

走进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笆子房村小学(2019)

走进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什库尔干乡小学(2019)

走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镇尖德小学(2019)

 

5407fbdb4b0548edaeb4169cbf318347.jpeg

走进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2021)

 

02d41a42894a459585ece30617529d2a.jpeg

走进河北省阜平县台峪乡台峪村台峪小学(2023)

留下一份特殊的影像档案

策划前期,“影像档案”要拍什么、怎么拍、如何呈现、需要多少人参与……这些技术性问题都是校友们必须要考虑的。摄影俱乐部的校友们虽然各有专长,但是此前大多为个人创作,而以人物肖像为主的影像档案则需要多人分工合作、紧密配合,这未尝不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摄影俱乐部前往拍摄的学校或隐于深山或没入尘烟,在远赴当地的途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几位上了年纪的校友来说,更是一项不容小觑的挑战。

其中,令刘学红印象深刻的是,2019年在青海尖德小学拍摄时,由于天气寒冷,加上语言不通,学生们又是第一次面对镜头,整体拍摄工作平添了额外的难度。然而,面对现场的突发情况,校友们主动变换角色,暂时放下相机,引导学生们整理衣服、摆姿势,甚至拿出纸巾帮忙擦鼻涕。在整个摄影计划实行过程中,校友们也展现出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不仅收起了个人偏好,对事先分配的任务各尽其责,并且同舟共济、相互勉励,致力于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孩子们留下一组好看的照片。

712923318a3445a79f7da3e38ec97268.jpeg

3f40131b51154b45b47b352baed38247.jpeg

由于天气炎热,在户外拍摄时间较长,学校老师为校友们撑起一把伞

当我们谈起如何拍出理想的人物肖像时,刘学红分享了摄影俱乐部常年为北大教师拍摄形象照的秘诀:在拍摄前和拍摄对象聊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与他们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人都是这样,一旦谈起自己熟悉的话题,就会情绪饱满。然后你就会发现,他们越来越放松,表情也会变得很自然,眼睛有时还会发光。这时候按下快门,就是一张很精彩的照片。”

“将这套方法移植到小学生身上,一样有用!”所以,校友们抵达学校后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不是立即进行拍摄工作,而是尽可能地与学生们多接触、多聊天、一起玩游戏。当学生们逐渐从含羞腼腆转为喜眉笑眼、手舞足蹈的时候,校友们的摄影计划就成功了一大半。

为了让影像档案呈现出更为丰富的信息,除了为学生们拍摄大头像和全身像之外,刘学红还会特意请学校老师提前收集班上学生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身高、体重、民族、生日,还有爱好和理想。“我特别喜欢问他们:你喜欢做什么呀?你知道北京大学吗?”刘学红认为,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爱好和理想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变动与相貌的变化都是值得记录、保存的信息。“很多孩子长大了以后,都忘了自己小时候的爱好、理想。如果能够拥有记录,他们就能回顾,想起以前的自己,跟童年的自己对话。”

拍摄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摄影俱乐部的校友们会细心地将每一位孩子的照片和个人信息组合起来,汇总成一份专属于个人的影像档案。这份影像档案不仅仅反映了孩子们外在容貌的变化,也能够体现他们内在精神层面的成长。

5db2862e6f934b3dbaf566c8e449632a.png

c429b5a0ef684f629b353026b4dbb7cc.png

abb1049f09934800b255ff61e0e0ca8e.jpg

bf96ff209c1e414a8baadf081d0359dc.jpg

302dbc0c7fd442f9a2be1078f0224d1f.jpg

依序为笆子房村小学、塔什库尔干乡小学、尖德小学、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台峪小学的影像档案(选登)

奔赴一场约定的重逢

“老师,你们一定要再回来看我们呀!”这是刘学红第一次去四川马边笆子房村小学拍摄时,一位女孩拉着她的手所说的话。

每当拍摄结束、回到北京以后,孩子们的笑脸经常浮现在刘学红的脑海里,而那个女孩青涩而真挚的话语也时时敲击着刘学红的内心。

“什么时候能再回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呢?”当初制定影像档案摄影计划的时候,校友们便有一个理想:追踪孩子们的成长,并拍摄他们不同阶段的照片,从而达到“成长对比”的效果。然而,要实现这份理想却不容易。因为此前摄影俱乐部前往拍摄的大都是低年级村小,许多拍摄过的学生可能会面临升学转校的情况,如果要把这些已经离开的学生再重聚到一起,十分困难。

幸运的是,这个愿望在尖德小学实现了!

尖德小学是北大经济系1980级校友黄永山从2013年就开始资助的学校。自2013年开始,黄永山与一些爱心人士专门成立了萨岗小溪教育基金,用以资助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多哇镇的尖德小学。十多年来,黄永山先后八次前往尖德小学,筹集经费、捐赠物资,积极协助尖德小学扩建校舍和改善校内各项设施。2019年10月初,在黄永山的带领下,摄影俱乐部首次走进尖德小学;他们从北京出发,驱车1700多公里,前往青海牧区深处,为95名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拍摄了影像档案。

9e9954ee2e7c41a0b3fdc82b2c4c7e9f.jpeg

2019年,黄永山与尖德小学的学生们

2023年9月底,校友们决定重访尖德小学,弥补影像档案计划的缺憾,而这份长情的思念也迎来了深情的回应。当尖德小学的校长知道摄影俱乐部的校友有意再度到访,不仅慷慨答应,还第一时间协助联系、邀请到了10位已经转到镇中心学校就读的同学回来参与拍摄。

更令人惊喜的是,到访当日,刘学红在人群中发现了好几张熟悉的笑脸——原来,有十几位当年在幼儿园的孩子如今正好上三年级,还未离校。“这下,能够拍摄成长对比照的同学变成了22个人!”在校友们和尖德小学几位“老同学”的脸上,洋溢着无比兴奋、喜悦的神情。

586decb26dd6457ab6466a7756ac2915.jpg

2019年,正就读幼儿园的桑杰卓玛


a25818405447483db7d234548d493cff.jpeg

2023年,刘学红在人群中认出了现在就读小学三年级的桑杰卓玛

四年前,当摄影俱乐部第一次走进尖德小学时,他们与师生之间还很陌生,拍摄时不免有些费劲。但是,这次的情况明显不同。拍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们自发地担负起组织任务,校友们得以专注于摄影工作,彼此配合得有条不紊。孩子们则是特意洗好脸、梳好头,“大概是知道这会是很重要的照片,所以要把最好看、最可爱的一面呈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呈现出成长对比的效果,校友们延续了上一次的拍摄模式。影像的背景是辽阔的草原和雄峻的山脉,这份来自大自然最无私的馈赠让生活在牧区深处的孩子们得以焕发出截然不同的气质。镜头下,他们各个昂首站立,稚嫩的小脸泛着高原红,天真的笑容里藏着大山巍巍的质朴和小溪流淌的柔婉,特别是在那熠熠生辉的眼眸中,充满了对这个世界无畏的探索和热切的渴望。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生命的成长也在这一场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如约而至。

54a2e368e40d443d800eb8143a0515a0.jpeg

ff245237279c4b60be59b45806f6cd96.jpeg

d68addd7a13d4cbead80d49cd32af39f.jpeg

c9ef85571625414aac99f13489b11271.jpeg

814e8c906d324923a3cd9ee8f9388552.jpeg

成长对比照(选登);左图摄于2019年,右图摄于2023年

镜头内外,感动常在

谈起影像档案摄影计划实行四年多来的感想,刘学红最想说的是“感谢”二字。

在笆子房村小学,四川校友会为学校捐赠书包、文具;拍摄期间,2001级校友刘凤祁、2009级校友孙永超等不仅全程陪同,还为摄影俱乐部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在新疆塔什库尔干乡小学,新疆校友会帮忙联系活动学校、代办捐赠物资的采购,国发院EMBA校友朱晖更出资为学生捐赠校服、鞋子,以及照相设备。在尖德小学,由1980级校友黄永山负责的萨岗小溪教育基金出资为学校捐赠了定制羽绒服、被褥、电视机;2023年重访时,参加摄影计划活动的全体校友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在内蒙古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1988级部分校友为学校捐赠高清电子屏。在河北阜平台峪小学,1985级法律系校友唐越代表君合律师事务所向学校捐赠了数十台电脑、上千册图书、钢琴和教学文具,并携手律所的年轻人走进学校,开展多元课程。此外,摄影俱乐部的校友们也身体力行,不仅多次捐赠,前后还有近20位校友亲身参与,跋山涉川,克服种种困难,以实际行动支持影像档案计划的拍摄。

adc83806e06c4b0781578b45c6d8aa95.jpeg

d7c5b2912d154611ab910daab9e72b35.jpeg

校友们为笆子房村小学的学生带来“好记星”点读笔和平板学习电脑,以及许多课外读物

4ac9491997b94f40b8d7455f7922726b.jpeg

朱晖校友为塔什库尔干乡小学的学生捐赠校服、鞋子、文具和课外读物

037e36158fdd46b48922e3c4994c1b43.jpeg

b9fd61c1adb146f686a666c41a43c609.jpeg

由黄永山校友负责的萨岗小溪教育基金出资为尖德小学的学生捐赠定制的羽绒服

c317cb7e5596495ea80b50d024176eb0.jpeg

1988级部分校友为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捐赠高清电子屏

76efb60a9dd64bd880e8bdf31f902182.jpeg

426e8f4077b54ca5a5da234983aec263.jpeg

唐越校友代表君合律师事务所向台峪小学捐赠电脑、钢琴、图书、学习用具

“五所学校、六次拍摄,无一不是在北大校友会和众多北大校友的支持、帮助下完成的。”刘学红表示,如果没有这些北大人的无私奉献、积极付出、慷慨捐赠,这项摄影计划必然无法圆满实行。“非常感谢那些真诚付出的校友们,还有为摄影计划提供便利的每一所小学的校长、老师们,他们才是整个计划的灵魂。”刘学红还记得,两次向青海尖德小学捐赠的物资和器材都是先寄到距离学校一百多公里的一位老师家,那位老师再用自己的小汽车将物资、器材一件件转运到学校。“你想,这来来回回,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当一群人共同为一件事情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时,在刘学红看来,那就是“北大精神”被播撒向远方的最佳注解。

其实,影像档案摄影计划的每一次实行都是一种“北大精神”的延续与传承。在前往所拍摄的学校之前,摄影俱乐部的校友们会特意选购和征集一些具有北大元素的小礼物赠给孩子们,比如带有北大校徽的胸针、北大标志的铅笔筒、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书法作品等等,他们还会用影像展示北大的校园风景、介绍北大的历史沿革。在孩子们的聆听与感悟之间,“北京大学”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校名,而是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一盏明灯;透过实际接触与切身感受,“北大精神”也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而是引导希望发芽的种子、滋润希望茁壮的雨露,为孩子们的人生成长道路提供勇往直前、持续奋斗的力量。

831a96f859014cdaba68d4d6e8c5c798.jpeg

校友们为笆子房村小学的学生别上带有北大校徽的胸针

15de32d5215647ff834d9dad0ca41a1c.jpeg

8b8836304ddd453d9635efdfe33040bf.jpeg

刘学红为学生们展示北大的校园风景

未名光影,温暖同行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什么摄影?”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刘学红的心中,是自娱自乐?还是消磨时光?直到“传播爱心,记录成长”计划开始实行以后,随着一次次地走进边远地区学校,当那些童言稚语的纯真、民歌古调的悠扬、地理人文的博雅,以及新旧碰撞而后相融的感动一一存进记忆行囊,刘学红才逐渐找到了答案:“为校友、为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助益的事情。让爱好超出自我的小圈子,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具有价值的东西。”

a3847efd0d854694880052dd8a172ab5.jpeg

ac781a3dfd754691bf8bf2e98795027b.jpeg

在彝族老师吉言小留的带领下,笆子房村小学的学生们进行表演节目

6d21f1640bd04470ba43577ca21e1fd7.jpeg

db7388b840154f2bb3e351716ba4f75d.jpeg

校友们在塔什库尔干乡小学拍摄时,发现有几位学生总是泪眼朦胧。原来,他们即将毕业离开学校,心里充满不舍

837b636ef5a6416994baea7270ab297d.jpeg

43e644c6f28547909bc1a40e42b38341.jpeg

今年重访尖德小学时,尖德小学的三任校长和许多家长都抵达现场,给予协助和支持

 

c52357492b2844709188ad1d526a4796.jpeg

29229964068541928952051a96084df5.jpeg

在达来诺日镇民族实验小学,一名学生在游戏活动结束后忽然心情不好,学校的老师立即蹲下并搂住这位学生,给予一个轻轻的吻,不断地安慰她

93431e8eabc34d898af29d8014bd432c.jpeg

cd12bca9cc5840ec88f683134d7c5438.jpeg

唐越携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年轻人走进台峪小学,开展多元课程

回想起今年重访时的见闻,当校友们从甘肃夏河驶向青海尖德小学的途中,刘学红注意到原本那一条相当狭窄、坎坷的山路,如今已经变得宽敞而平坦。路上的交通标志已经一一挂上,放眼望去,井然有序。那一刻,凉风拂面,远方山清水明,在令人喜闻乐见的变化中,刘学红忽然感觉到自己正与这个社会、与这群孩子共同经历着成长。“这或许就是摄影计划带给我的收获,也是一种生命的意义。”

展望未来,刘学红希望这项摄影计划能持续地做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校友加入进来。“我们想,今后不仅要帮这些孩子们拍照,还要把照片洗出来,最好还能装上相框,当作礼物送给他们。”“我们想,如果有条件,还要再拍第三组、第四组成长照片,甚至一直拍到他们上大学。”“我们想,可以去拜访这些孩子们的家庭,看看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刘学红心中的蓝图,未完待续。

沿着暮色悠悠的古道,探寻适卧山林的陈迹,走访炊烟袅袅的村落,盛放失落荒野的遗珠,北大校友摄影俱乐部始终在路上。

如果镜头是会说话的语言,那么影像就是承载着生命印迹的一纸故事,而这群北大人则是故事的作者。他们选择走向远方,寻找故事的主角。当流动的光阴和尘封的岁月重叠,交织为迷离徜恍的光影时,这群北大人还将与光影同行,继续书写着关于“爱和成长”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