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大师风范

陈科志——飞虎队老兵带走传奇

2020-03-23

二战飞虎队老兵陈科志于当地时间4月2日晚上,在美国洛杉矶辞世,享年93岁。

1941年成立的飞虎队共有300多名飞行员,健在的已不到10人。陈科志的离世,让这个稀缺的数字再次减少。

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仍然在宣传反战思想。2018年9月,92岁的他参加当地侨界举办的中国国庆晚宴。他西服笔挺,向友人展示常随身携带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勋章。他曾经感慨地说:“战争带来的巨大灾难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希望战争永远不再发生。”

“我是华侨,二次世界大战中支持中国用鲜血生命打败日本投降,为中国作出了贡献。”他在微信里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位老兵在90岁高龄时,可以熟练地翻动手机里的飞虎队的老照片。影像透露出他曾经俊朗的容貌。一段历史记忆被打开。

陈科志于1926年8月15日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是家中独子。后来,他辗转逃亡到云南昆明并考入北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机械系。他曾自豪地提起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和同学,有费孝通、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朱光潜、华罗庚等,“老师们要是还在世,都有100多岁了”。

到了1942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昆明上空的防空警报经常响起,陈科志每天听到的都是日本飞机轰炸的消息,腐烂的遗体到处都是。

陈科志决定投笔从戎。经蒋梦麟校长推荐,又凭借流利的英语,他被飞虎队录取,从事战斗机维修与保养。飞虎队,是美国人陈纳德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电影《无问西东》再现了西南联大学生报考空军飞行员的热潮。陈科志也是影片里飞虎队队员的原型之一。

被“飞虎队”录取后,陈科志跟随主机械师学习几个月,担任美国主机械师的助手,维修和保养P40和P51战斗机。

陈纳德曾在《生活》杂志称赞P40战斗机维护人员:“卓越的工艺和材料,让我们和敌军在中国和缅甸的稻田和丛林上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在天空和陆地击毁超过200架日本飞机,并且没有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失去飞行员和飞机。”

作为空中机械师,陈科志还100多次飞越“驼峰航线”,向印度运送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再从印度运回汽油、机械等物资。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的一条主要空运通道,也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运输史上最艰难的空中运输线。这条航线全长约800公里,沿途山脉海拔平均5500米,经过雪峰、峡谷、热带丛林,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等极端气候,飞行中随时面临撞山和坠毁的危险。

陈科志回忆起自己参与过的 “驼峰航线”飞行,每一次都有飞机在身边掉落。有一次他的飞机差点出事,幸好好运降临,奇迹般地返回基地。

服役一千多个日夜,陈科志和异国战友并肩作战,书写抗日战争胜利的篇章。

时光过去70年。2015年,作为“飞虎队”老兵,居住在洛杉矶的陈科志被邀请到北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还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遗憾的是,因为手术,他没能去现场观礼。那枚纪念章,他总是随身携带。 

晚年的陈科志只要健康允许,会频频往返中美,回国参加抗战纪念活动。他还担任了国内多个飞虎队纪念馆的顾问。

时间曾经对他很慷慨。90岁的他可以独自开车往返200公里,跟年轻北京大学校友们会合。他穿着飞虎队队服,一一接受大家的合影请求,和新认识的朋友们互加微信。他要求同学们称呼他“师兄”,不能叫“老先生”,他则称呼同学们为“师弟”、“师妹”甚至“学长”。他感慨道,自己上大学时候通讯方式有限,和同学们失去了联系。

说起故人时候,他的声音里带着伤感,“我在西南联大上学的同宿舍同学,都已经过世了”。 

岁月最终还是将他带走,而他把历史留给了世人。

 

—— 刊载于《人物》杂志201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