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引领时代,中国智造

2018-12-11

汤亮,男,上海市人,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全国政协委员,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建言献策小组文化组成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普陀区工商联主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华东师范大学校董、兼职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招生委员会委员、校友总会副会长、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画师;西班牙犹斯地骑士勋爵。20174月,当选为上海市工商联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兼职副主席。201711月,当选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201810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被誉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典型。

志当存高远

汤亮父亲对汤亮童年的教诲最深刻的无疑是诸葛亮的《勉侄书》,虽然只有87个字,但是字字珠玑,好懂易记。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之所以开宗明义说“志当存高远”,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志向是否高远,最终将决定他有没有作为。

汤亮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到国有企业,后来调到机关工作,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虽说十分安逸,但他总感到生活缺乏一股激情。于是汤亮报考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了国家部委工作。生活转了一大圈后,他仍未感觉满足,内心依然在渴望一种更加充满挑战的生活。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就像石破天惊的巨雷,催生出中国每一寸土地的勃勃生机。那些年,打破“大锅饭”,告别“铁饭碗”,下海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在汤亮的身边,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在时代的感召下,汤亮决心跳出体制,去闯市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走自己的路

1997年,汤亮在上海创立了奥盛集团。

创业之初,企业制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就是要求从“志存高远”的战略设想起步,不要去吃别人嚼过的馍,要走自己的路。于是,奥盛集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了创新宗旨,从填补国内材料空白做起,立志在跨江越海的大型桥梁上架设起世界上最好的缆索。

奥盛的科研团队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垄断,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国第一条大跨径斜拉桥“南浦大桥”的跨江缆索做起,逐步走上全国各地的大桥,走上世界各国地标性的大型桥梁,使“奥盛缆索”成为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象征。

今天的奥盛集团已经是一家以桥梁缆索制造产业链为核心的高科技制造业集团,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跨径桥梁缆索的供应商,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国制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

科研创新

奥克兰新海湾大桥缆索竞标时,全球有承接资格的13家企业都来了,大家都摩拳擦掌,势在必得。几轮遴选后,最后在“中国奥盛”和“日本新日铁”之间进行巅峰对决。

汤亮说:杀手锏就是奥盛集团掌握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

在新海湾大桥的缆索工程上,奥盛拿出了多项最新的科研成果。在整个施工期中,奥盛旗下的“浦江缆索”,面对美方聘请的工程监理的挑剔目光,非但没有“吃过”一张“停工单”。相反却收到了美方表示由衷佩服的感谢信。

现在的奥盛集团,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的大桥缆索制造商。从预应力材料的开发、涂镀技术和防腐技术的研究,到缆索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形成了以缆索制造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企业拥有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多达100多项,技术专利有111项,不仅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先后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等76项国家级奖项。世界上排名第一到第四的自锚式大桥缆索,都是出自奥盛之手。奥盛预应力材料的出口量,占全国份额的一半以上。这种特殊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和建筑、高铁轨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核电站等。

屡获殊荣并没有让汤亮停下科技创新的脚步。在技术研发上,汤亮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曾经有人疑惑地问汤亮:企业已经做得很成功了,为什么不顺应潮流去投资房地产,或者搞搞资本运作?大投入搞科研,时间成本很大啊!但汤亮始终不为所动。

汤亮的目标,是立足于打造一个先进制造业。他告诉记者:大桥缆索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搞好这一行,企业一定要踏上“先进制造业”的台阶。如果哪一天“不先进”了,落后了,企业也就快垮了。他说:在技术领先一步上,他始终有危机感。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跑马拉松,一步松懈,就会赶不上。

奥盛有一个规矩,缆索新技术的参数,都要送到第三方的国外一流实验室去检验。这样做的成本很高,动辄就要付出数百万。企业的技术骨干,无论年资长短,汤亮都支持他们走出国门,去参加世界桥梁大会等专业会议,与世界桥梁的权威人士对话。为了技术进步,该花的钱,汤亮毫不心疼。

“跨界”前行

如今,奥盛集团旗下已经增添了两个新的高科技企业,都落户在在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桃浦地区。一个是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产品有“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系列、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二尖瓣修复系统”等,这些产品都是2017年TCT大会上最受关注、最前沿的创新产品。另一个是制造多种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企业,是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高科技企业。这两家高科技企业,今后都将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弯道超车,整体实现奥盛集团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从大桥缆索“跨界”到“心脏医疗器械”,再“跨界”到“航空发动机叶片”,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呢?其实不然。因为从产品属性和工艺来讲,无论缆索、医疗器械还是叶片,都属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加工”的范畴,都是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对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从企业发展理念来讲,都贯彻了同一个“连接”理念:大桥缆索是“连接”陆上的两地距离,心脏医疗器械是“连接”人体内外的距离;叶片是“连接”地空之间的距离。汤亮相信,成功的“连接”,就是新时代的创新,就能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新效率。

汤亮创办奥盛时,曾经立下过“志存高远”的志向。21年过去,奥盛只是实现了一个“远”字,奥盛缆索架设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大型桥梁上,走向了遥远的远方。

奥盛集团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目标,就是要把“叶片”装进中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里,送到高高的苍穹去巡天;把微小的医疗器械“神器”送到人的心脏里,让患者的心脏依然可以强劲地跳动!

这两个科创方向,都代表了科技飞翔的“高度”。它们将与大桥缆索一起,组合成奥盛集团迈进新时代的“志存高远”的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