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周年校庆

北京大学瑞士校友会举办庆祝北大建校127周年暨“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校庆活动

时间:2025-05-15

2025年5月11日,北京大学瑞士校友会在"奥林匹克之都"洛桑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庆盛典。时值北京大学建校127周年暨"科技创新年",瑞士校友会创新采用“文化嘉年华+科技思享会”的形式庆祝母校华诞,生动诠释了北大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与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24CAC

活动合影

校庆活动在热烈欢快的洛桑狂欢节中拉开帷幕。今年,中国方阵首次亮相这一具有百年历史的节日庆典,并作为本届狂欢节唯一的亚洲国家代表,成为全场瞩目的亮点。方阵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舞龙、汉服舞蹈和哪吒主题等表演,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北大校友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彰显了北大人的文化自信与青春活力,更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现场观众反响热烈,掌声经久不息,中华文化在这场盛会上大放异彩。

DFC89

北大校友参与洛桑狂欢节中国方阵

狂欢节结束后,校友们齐聚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展开一场充满智慧火花的学术沙龙。作为校庆活动的重头戏,本次沙龙特别邀请到三位杰出校友:EPFL生物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莱芒生物联合创始人唐力,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首席研究员曲慧麟,以及北京大学-CERN联合培养博士生杨雪婷作为分享嘉宾。他们分别从生物医药、物理研究AI应用和基本对称性测量等前沿领域分享了各自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活动由瑞士校友会洛桑联络人宋昀轩主持。

曲慧麟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创新应用,重点分享了专为粒子物理优化的Particle Transformer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产生的海量数据特性进行深度优化,显著提升了粒子识别与碰撞事例重建的效率。曲慧麟的分享引发了校友们的跨界思考,这场人工智能与高能物理的深度交融不仅拓展了科研前沿,更将晦涩难解的粒子实验转化为可被认知的科学图景。

26B93

曲慧麟分享

杨雪婷则分享了其参与的实验团队在物理学界中重子CP对称性破坏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该项研究为首次实验证实重子体系中存在CP破坏现象,为破解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该成果已获顶级科研期刊《Nature》接收,以杨雪婷为核心的中国团队在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中贡献卓著。这项重大发现不仅展现了北大在高能物理实验领域的深厚积淀,更见证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在国际前沿物理研究中持续精进的学术影响力。

17C2E

杨雪婷分享

唐力分享了其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相比传统治疗方法,他带领的团队开发的免疫疗法通过创新性地利用IL-10激活T细胞活性,显著提升了免疫应答效率。在临床试验中,该方案大幅降低了治疗成本,并显著提高了部分癌症类型的治愈率,为免疫治疗的可及性与有效性带来新突破。这一成果体现了科研创新对医学发展的深远推动,也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与可能。

A4E07

唐力分享

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校友们积极提问,围绕AI算法应用、物理实验方法、临床转化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逐一回应,分享研究背后的思考与挑战。跨学科视角与多元背景的碰撞不断激发出新的灵感与思路,充分展现了北大人持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也生动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与传承。

论坛结束后,校友们举行餐叙。瑞士校友会理事长冯安儿在致辞中表示,瑞士校友会将持续回应校友、母校与国家所需,在凝聚校友情谊的同时,助力北大人在时代浪潮中彰显担当、贡献力量。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校友们重温燕园岁月,畅叙家国情怀,为本次校庆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