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欣岳,寒序科技创始人、CEO,物理学院研究生在读。磁性计算芯片领域的新生代领军人物,本科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计算机双学位,曾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与人工智能研究,后师从北京大学磁学泰斗杨金波、罗昭初教授攻读硕士,专攻自旋电子学与新型计算架构。2023年他创立寒序科技,依托北大70年磁学积淀,带领20余名90后团队推出全球首款1024概率比特磁概率计算加速卡SpinPU-M01,在AI制药等领域较传统CPU提速85倍,成本仅量子计算的2%,同时开发对标英伟达H100的存算一体磁逻辑芯片,实现28nm工艺下的性能突破。

近日,国内磁性计算芯片领域新锐企业寒序科技今日宣布完成千万级融资,由彼岸时代与源合资本联合注资。此次融资距公司成立仅20个月,却已是其第三轮市场化融资。值得关注的是,这家脱胎于北京大学应用磁学中心的企业,是全球少数同时布局磁逻辑计算与磁概率计算双路径的硬科技公司,其技术路线被业内视为“突破冯·诺依曼架构的颠覆性尝试”。
技术突围:用磁性重构AI算力逻辑
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当下,寒序科技独创的“SpinPU”架构正打开算力新维度。其核心产品包括面向大模型推理的磁逻辑计算芯片和全球首款1024概率比特磁概率计算加速卡,前者通过存算一体设计实现10倍于传统GPU的带宽密度,后者在蛋白质对接等场景中较传统处理器提速85倍,而成本仅为量子计算机方案的2%。
“我们不是要替代现有芯片,而是为特定场景创造专用算力。”创始人朱欣岳表示。这位90后科学家带领的团队,已与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设计平台,并在28nm成熟制程上完成流片验证。这一进展让三星、台积电等巨头布局的磁隧道结(MTJ)器件技术路线,首次在中国企业手中实现商业化闭环。
资本逻辑: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加速度
本轮投资方彼岸时代在半导体领域布局深远,其代表指出:“寒序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前瞻性,更在于打通了高校基础研究到产业验证的‘死亡谷’。”当前全球AI推理算力缺口达87%,而寒序的技术路径恰好瞄准两大痛点:通过存算一体突破“内存墙”瓶颈,依托国内磁性材料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的算力跃迁。
值得玩味的是,寒序科技的产业生态构建颇具巧思——既与头部晶圆厂开展工艺联合优化,又通过开放设计平台吸引算法企业共建生态。其SpinPUM01加速卡已完成工业级环境测试,计划2025年四季度量产,首批客户已覆盖AI制药与量化金融领域。
未来图景:7nm等效工艺的算力革命
在自动驾驶实验室里,搭载SpinPUE01芯片的测试车辆正进行端侧大模型推理。这款对标英伟达Orin的芯片,在7nm等效工艺下实现同等算力密度,功耗却降低60%。“2026年量产时,它可能重新定义车载计算单元的形态。”朱欣岳透露,公司同步研发的端侧芯片已获多家AI PC厂商关注,磁性计算的产业化浪潮正从边缘场景向主流市场渗透。
关于寒序科技

寒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依托北京大学70年磁学研究积淀,致力于通过自旋电子学重构计算范式。公司产品矩阵覆盖AI推理、组合优化等场景,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