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新闻

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成果分享会成功举行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15-06-09

2015年5月29日晚,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成果分享会暨第一届艺术家画燕园展览闭幕式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叶静漪,副教务长关海庭,教务长办公室主任李祎,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副院长彭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段凌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以及数十位青年艺术家出席了活动。活动由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唐金楠主持。

北京大学校园艺术长廊从2012年开始筹办,由教务长办公室与艺术学院共同发起,邀请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担任总策划。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在教学空间进行展览,利用公共空间进行艺术教育的创意和策划,让学生们能够在不经意间接触真正的艺术品,感受艺术的魅力。此前已经成功举办过“表现的力量”“大美青海展”“理教校友展”“极地摄影展”等多次专题展览,获得校内师生和业界艺术家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部分展出的作品

部分展出的作品

2013年的“燕园印象”主题展览由彭锋教授担任策展人,和以往不同,这一次选取了更加亲近师生和校园的主题,邀请了20多位中国当代油画界实力画家在北京大学校园进行为期两周的写生创作,让艺术家近距离观察北大校园,用多元而独特的视角探索燕园,展现姿态各异的燕园印象。艺术家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作出64幅作品放在教学楼进行展览,反响强烈,尤其是4×6米的巨幅画作《天下未名》受到师生的好评。该作品以独特而巧妙的视角俯瞰校园,展现了北大校园恢弘的气势,同时也表现了百年燕园学子宁静而高远的精神追求。

叶静漪首先发言。她表示,北京大学历来重视素质教育和美育,学校近年来也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加强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这也是北大百年艺术教育传统的延续。关海庭回顾了北大校园艺术长廊开办以来的几次重要展览,充分肯定了这种校园艺术教育新形式的重要意义。王一川以“教学与艺术的场域交融”为题作了发言,他谈道:“蔡元培校长以来的北大,就是要让教学场同艺术场相互交融,交相辉映,共同服务于师生的大学‘从游’事业、推进大学生美育的养成。”彭锋表示,作为一个策展人和从事艺术批评的学者,他认为展出的作品必须是真迹,但在教学楼这样的公共空间里做展览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作品安保、灯光布置等,通过这几次的展览实践收获了很多的经验,也是新的尝试。

北大校园艺术长廊通过改造教学公共空间的创意也在慢慢推倒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围墙。中国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对此深有感触:“北大是一个学术的阵地,艺术家把作品拿到学术精英的空间里面,对艺术家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里的作品很多带有实验性,实验性和学术性连在一起,一种新的审美总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认知的过程就是我们提高审美的过程。”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也从美术馆的现况中谈道:“无论学生来自哪个专业,在他读书的时候都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我相信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展览让他们进一步地了解艺术,理解艺术,尊重艺术,并在心中播下艺术的种子。”

合影

合影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北大校园艺术长廊还发布了手机APP。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在老师段凌宇的带领下,为“北大校园艺术长廊”开发了一款手机APP,团队历时一年完成开发并且测试完成,现已在在苹果商店上线。这款APP的创新点在于以图搜图,通过直接扫描艺术品即可搜索到艺术家的信息、创作的背景和故事等,同时还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作品,观看过往的展览,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线上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