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飞教授在为老师们做题为《中国文化中的小学》的报告
国庆小长假已接近尾声,却有这么一批学者们在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奔波忙碌着!
10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远赴千里为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做了题为《中国文化中的小学》的报告,别开生面的一堂课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当日,由众多北大同窗校友共同捐赠的“子易图书室”正式揭牌成立!
“第一次给县城小学老师上课,感觉很新鲜,今天是第一讲,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教授过来讲课。”吴飞说,除了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91级毕业生曾强、丁延庆、崔文生、陈雷等一批学者趁国庆长假不远千里奔赴福建长汀,共同见证“子易图书室”的成立!
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创办于1946年,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2279人,教师110人。学校以“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文明、勤奋、健美”的校风,“乐学、善思、勤练”的学风,“严谨、启迪、创新”的教风,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图为傅子易先生幼弟、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董事傅可畅先生撰写的“子易图书室记”
“子易图书室”的成立将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精神食粮,促进孩子们从小多读书、读好书。而它的成立却缘于一位客家人的毕生心愿。
捐赠方代表傅强也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91级毕业生,他表示,自己和兄弟姐妹都是实小毕业生,父亲傅子易先生毕生秉持客家人的耕读传统,尊师重教,曾经提议自费在实小捐建一座图书馆,但是未能如愿。“今年七月,我和几位大学同学提起这事,大家鼓励我继续做下去;鉴于现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较大,学校已经有了图书馆,我们就决定另设一间图书室,以宽松的环境、明快的氛围吸引孩子进去多看书”。
不单单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傅强的亲身经历也让他深刻感受到读书的重要。傅强生在小山村,长在长汀城。在没有互联网的闭塞时代,他在小城市的同龄人里,算是乱七八糟的书读得比较多,可到了北大之后,他发现小地方的学生与大城市、读书更多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不是考试成绩,不是班级排名,而是处世态度、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他很谦虚地向别人学习,观察、倾听、模仿,但还是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这些亲身经历让他体会到,“出生在山区小地方不是应该落后的理由,落后是可以改变的,而让我们的后代多读书就是一条途径。”
这个小小的提议激起了众多同窗校友献爱心的热情。曾强先生主动提供若干儿童读物,先后寄来三批图书;吴飞教授邀请了他的导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为图书室题字;……
校友们的热情让傅强深表感激,他表示,“我们有相似的价值观,有共同的北大情结。我们都认为,北大不只是北大师生的北大,更是中国的北大,作为北大毕业生,不论能力大小,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做一些能够温暖他人的事情。”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91级校友成员之一、博苑教育集团总经理崔文生先生表示,以正确的方式和理念去教育和影响孩子,孩子们长大之后才会更具备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傅强的叔叔、台湾素书楼文教基金会董事傅可畅先生也专程从台湾赶来,践行着两岸同胞对教育事业的共同信念。傅强表示,愿意把“子易图书室”一直办下去,以微小的举动唤起公众的共鸣,促进长汀的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