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举办老校友重阳节聚会你

来源: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 时间:2025-10-31

年嘉湖水识旧客,一园秋景赋重游。银发未改燕园色,初心犹映少年眸。

10 月 28 日,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老校友分会以 “年嘉湖水识旧客,一园秋景赋重游” 为意,举办重阳节主题活动。近 20 位老校友相聚于长沙食膳颐园临湖轩,其中耄耋长者占四五位,最年长的肖学长已届 90 高龄。老校友们品茗话旧、共忆燕园岁月,在秋光暖意中传递情谊,更以赤子之心延续北大精神,展现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的动人风采。

茶暖重阳:一杯清茗牵起燕园记忆

临湖轩内,清冽回甘的绿茶置于桌案,澄澈茶汤中浮着鲜嫩芽叶,金桂甜香与茶香交织,秋阳漫过杯沿,暖意融融。蜜橘、葡萄、花生、瓜子等当季茶点点缀其间,为这场相聚添了几分烟火气。

“这茶,和当年在燕园静园草坪喝的一个味儿!” 中文系老校友轻轻端起茶杯,眼角皱纹里漾着笑意。物理系老学长特意挺直腰板,翻开手机里存的北大 125 周年校庆照片,向众人展示:“未名湖还是那汪湖水,可咱们都成了‘老北大人’喽!” 聊起过往,一位老校友动情回忆:“当年我们在岳麓山下约定,一辈子以北大为荣。如今见老伙计们精神头这么足,打心底里欣慰。北大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辈子向上的劲头。” 一句句感慨,串联起跨越数十载的燕园记忆与校友深情。

薪火相传:银发之下坚守精神底色

岁月虽在老校友们脸上刻下皱纹、染白鬓发,却未曾改变他们骨子里的 “燕园本色”。相聚之时,他们眼神里依旧闪烁着求学时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执着,举手投足间尽显北大人的儒雅与自信。

“什么是北大精神?在我看来,就是永远保持好奇,永远不甘平庸。” 哲学系老校友率先开口,引发众人共鸣。化学系老学姐介绍说:“退休后我在社区办了‘小小科学家课堂’,常给孩子们讲当年在北大实验室做研究的故事,就想把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传下去。” 从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学术传统,到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的家国担当,老校友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间满是当年在三角地辩论、在图书馆通宵苦读的热忱。90 岁的肖学长更是豪迈直言:“年龄只是个数字!只要心里装着北大那团火,咱们就永远是追梦者,和当年的‘90 后’(指上世纪 90 年代求学的青年)一样有劲头!”

这份精神不仅停留在话语中,更融入岁月沉淀的学养里。谈及学术话题,老校友们思维敏捷、见解深刻,当年在课堂上汲取的知识,早已化作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聊起理想抱负,他们目光坚定、言辞恳切,源自北大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历经数十年风雨洗礼,愈发深沉炽热。

乐在当下:以赤子之心绘就 “老有所为”

活动中,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振兰、老年分会会长王启福先后致辞,向老校友们致以节日祝福。湖南校友会会长邓映如提议三声祝愿饱含深情:“第一杯,敬我们共同的母校北京大学!第二杯,敬老校友们身体健康、福寿绵长!第三杯,敬北大精神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对老校友们而言,每一次相聚都是对往昔的回望,更是同窗情谊的升华。在回忆中感受青春活力,在交流中延续深厚友谊,这份跨越时光的情谊,成为他们 “老有所乐” 的重要源泉。而 “老有所为”,更是他们对北大精神的生动诠释:有的老校友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用经验智慧帮助他人,在奉献中收获满足;有的深耕文化传承,通过讲座、分享会讲述北大历史与精神,让更多人感受燕园魅力;还有的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手机操作、线上课程样样不落,用行动践行 “活到老,学到老”。

身着朴素整洁衣衫的老校友们,银发在阳光下闪着柔和光泽,虽入暮年,却以优雅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北大精神的内涵。他们是北大精神的鲜活载体,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的豪情,在湖湘大地上续写着北大人的担当。正如那句 “银发未改燕园色,初心犹映少年眸”,岁月从未磨去他们的赤子之心,反而让北大精神在一代代传承中愈发醇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