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1981级本科校友毕业40周年返校聚会在学院303报告厅举行。二十余位校友从全国各地重返燕园,共叙同窗情谊,畅谈人生感悟,追忆求学岁月,展望美好未来。学院教师代表李寿深、胡兆量、崔海亭、黄润华、周一星、吴月照、董黎明、夏正楷、武弘麟、刘耕年,校友代表张妙弟,以及学院校友办公室的金鑫、尹燕平等老师出席活动。会议由1981级校友谢长青主持。

谢长青主持
活动伊始,学院校友会会长刘耕年致辞。他深情回顾四十年岁月流转,燕园情谊历久弥新,充分肯定校友们以智慧与汗水书写人生华章,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表示,学院始终以校友为荣,期待大家继续弘扬北大精神,携手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谱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并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欢迎常回学院相聚。

刘耕年致辞
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友会秘书长金鑫代表学院热烈欢迎校友返校,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院发展的校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强调学院永远是全体城环人的精神家园和坚强后盾,并祝福校友身体康健、万事顺意。

金鑫发言
随后,与会教师代表依次发言,与校友们共同追溯青春岁月,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一段段深情讲述,唤醒了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更彰显了教育传承的深厚力量。
九十四岁高龄的李寿深亲切欢迎校友“回家”。他欣慰于大家在各自岗位奋发有为、贡献社会,真正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理想,并祝愿校友阖家幸福、前程美好。他祝福校友们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李寿深发言
胡兆量结合七十余年地理学研究经历,分享“与山河同行,感天地灵气”的学科魅力。他寄语校友豁达生活、科学规划,期待未来常相聚、共叙旧情。

胡兆量发言
崔海亭为校友们精神饱满、事业有成深感欣慰,勉励大家保持昂扬之姿,继续以智慧与热忱服务社会、贡献时代。

崔海亭发言
黄润华指出,地理学是看世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祝愿校友永葆探索精神,不断成长,生活幸福。

黄润华发言
董黎明通过巢湖规划、海口红树林等生动故事,重温师生共同足迹,强调“走出去”的地理人精神,寄语大家珍视情谊、勇毅前行。

董黎明发言
周一星表示,自己仍保留着多年前学生绘制的城市规划图。他强调,教与学本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教育的力量体现在师生的共同成长之中。他还借此机会向1981级同学表示感谢和美好祝愿,并祝福校友们未来一切顺利。

周一星发言
吴月照赞扬校友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恪守北大风格,勉励大家保持良好心态,迎接人生“第二春”,并常回学院看看。

吴月照发言
夏正楷以班主任身份深情寄语,希望校友思想和专业“永不褪色”,永葆学术热忱,在科学和人生道路上温暖同行。

夏正楷发言
张妙弟虽已调离北大,仍念念不忘担任班主任的四年时光,为校友成长倍感自豪,并鼓励大家持续进步。

张妙弟发言
武弘麟以幽默语言重温求学趣事,场内笑声阵阵。他祝愿校友乐观向上、情谊长存,常回燕园团聚。

武弘麟发言
冯长春动情讲述“世界真小”的温暖巧合,细致回忆四十年前实习点滴,期盼师生情谊跨越时空、延续绵长。

冯长春发言
在校友发言环节,校友们依次上台,分享青春记忆与人生感怀。他们重温未名湖畔的奋斗岁月、学号背后的难忘时光,畅谈在各自领域中践行北大“常为新”精神、以地理人视野服务国家发展的成长历程。大家一致认为,北大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塑造了人生价值观;学院的教育与老师的教诲成为前行路上的重要支撑。校友们衷心祝愿母校和学院再创辉煌,恩师身体安康,并相约常回燕园,共叙芳华。

合影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了张张笑脸,更承载了跨越四十年的师生情、同窗谊,既是对青春岁月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未来再聚的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