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声“春雷”,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激发了改革开放的大潮。40年后,本文的主要作者胡福明学长,在母校120周年华诞之际,与北大南京校友一起,回忆文章背后的故事,再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月13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主办的“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暨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座谈会”在宁举行。
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主要作者胡福明,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原副书记任彦申,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向英,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顾问、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胡序建等80余名北大校友参会。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73级历史学系校友桂爱平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胡福明学长深情回忆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创作和发表过程。他谈到,文章的写作初衷源自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一个理论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思考任何问题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不能动摇。就像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断也不会过时,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胡福明学长坦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写作和发表是党心民心所向,时代时势所需,是历经多次修改、反复推敲之后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他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实践创造中得出来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发展、创新也没有止境。作为理论工作者,要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应对和解决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挑战。


江苏省委宣传部纪检组组长、86级社会学系沈辉校友认为,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杰出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胡福明学长正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以共产党超拔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为迷雾中跋涉的中国点亮了火光。以北大人关照时代的学术品格和使命担当,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样态,诠释了理论应服务于实践所需的圭端臬正。他谈到,40年来曾多次反反复复重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并总结改革开放40年江苏发展的辉煌成就。40年后的今天,更要怀抱爱国为民的情怀,发挥实事求是的精神。解放思想没有过去式,只有现在式,要抓住时机,进行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81级国际关系学院朱锋校友表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了三个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一是,它打破条条框框,破除迷信;二是,它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三是,它敢于质疑,能以怀疑的态度进行自我思考。时隔4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顾这篇文章,为胡福明学长敢为天下先的个人魅力所叹服的同时,更要思考能从中继承什么。他认为,当思想解放的号角在新时代再度吹响,我们不仅需要高扬民族复兴的旗帜,更要在实事求是的要求下,以自我批评的精神重新认识40年改革开发历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今天,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精神和实践上的创新,是新时代对国家和个人提出的必然要求。


来自省外办的15级外国语学院朱鸽校友讲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青年一代眼中的模样。它既是北大人在国家转折的是非漩涡面前,从不退缩、入世为民的生动展现,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基本原理的科学运用。她说,我们要继承马克思留下的改变世界的事业,而不是去做形而上学的改变词句的争吵。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青年一代中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常识,不能忘却的是,它本身更是一种召唤: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是我们在校园学习和研究,在岗位工作和奋斗的旨归,如何将自己在北大的所学所悟转化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被群众所认可的观点和方法,才是考验我们真本领的标准。


北京大学校友总会张向英常务副秘书长为大家介绍了北大百廿校庆的盛况。她谈到,北大是常为新的,南京校友会以“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座谈会”的方式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是一次不错的创新。对北大校友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重温历史、展望未来的学习机会。她表示,正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像胡福明学长这样的北大校友,在各行各业独立思考、敢于担当,才让北大精神传承不衰、历久弥新。她欢迎各位北大校友常回母校看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打响了解放思想的第一枪。这篇理论文章看似平常,实则绵里藏针、暗藏玄机,矛头所向直指‘两个凡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就开启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任彦申会长结合自己的亲身工作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特征,为大家讲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理论雄文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场掌声如潮。任彦申会长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的领导职务,他谈到,北大的气质大概有四点:第一,是敢于质疑和批判的思维,这是创新的前提;第二,北大是多元文化交织的阵地,兼容并包;第三,是面向未来的品格,非为已往与现在,而专为将来。第四,北大是创新求变的源头,但非人云亦云、为社会所变,而是独立思考,开风气之先。他强调,当我们借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的契机,重温40年前的故事时,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为北大人要一直葆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样一种精神和境界,继承和弘扬北大优良传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北大增光添彩。

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桂爱平在会议结束时强调,这次座谈会开得非常成功,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一代代北大人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品格。

座谈结束后,南京东郊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其伟校友为与会者赠书《周恩来——永远的榜样》,该书作者、中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李洪峰先生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据悉,“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周年座谈会”是北京大学南京校友会庆贺母校百廿华诞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