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2019年度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元培论坛在上海浦东举行,主题为“中国人与世界”。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上海校友会会长许智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原院长、北大上海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季卫东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教授出席。北京大学在沪新老校友约350人参加,会议由上海校友会秘书长杨文斌主持。

许智宏会长首先致辞并发表讲话,他对新一届的毕业生来沪表示热烈欢迎,希望校友们能在关注母校发展、延续北大品格的同时,热情地投身上海建设。

之后,常务副会长季卫东做专题报告,就2019年北大上海校友会的工作从夯实基础、凝聚校友、特色品牌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他说,北大上海校友会一直坚持以服务校友为中心,持续团结在沪校友力量,开展举办各类活动,丰富校友们的在沪生活。
其中,2019年全年共开展有记载的校友活动超过20多项。此外,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下辖法律专业委员会、青年联谊会、创业者联合会、企业家联合会、公益联合会、博雅文化艺术团、羽毛球协会、赛艇俱乐部、未名沪讲座沙龙等专业和兴趣类社团,为在沪校友提供共享交流的平台、团结聚力的磁场。
目前,户外俱乐部和篮球社正在积极筹备中。

接下来是论坛的重要部分,北大校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就《古代中国人有多少世界知识——以明代三幅地图为例》为题给校友们献上了一场思想盛宴。
葛教授从明代三幅世界地图出发,旁征博引,就:
“一般认为比较封闭的古代明朝(14-17世纪),有关世界的认识从哪里来?”
“如此准确、实际、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为什么不能改变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念?”
对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进行了深度剖析,葛兆光教授强调,虽然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知识了解很多,但知识的增长与观念转变是两回事,对世界地理知识的增长并没有带来观念的转变。之后,葛教授还与现场的校友展开了热情互动,问题观点异彩纷呈。


讲座结束后是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和到沪毕业生酒会时刻。酒会上,2019年到沪的毕业生们在欢声笑语中相互介绍、了解和认识,并在酒会之余,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积极报名参加了各个社团。
此外,校友会还特意安排了专场音乐会,晚上7点15分,“传承·化蝶情——何占豪与《梁祝》六十周年上海纪念音乐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奏响。新老校友齐聚一堂,共享视听盛宴,在音符中倾听历史心声,在旋律中传承北大精神。
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成立于1984年,截至2019年9月,“北京大学上海校友会”官方微信服务号关注人数超过5000人,实名注册的校友已达2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