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湖北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以下简称“湖北校友会”)联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共同在线上举办了第十四期教育沙龙,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付卫东教授作《信息化促进“双减”政策落地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主题演讲。

湖北校友会会长刘萌、副秘书长周文鼎等出席活动,湖北省市教科院领导,武汉市部分中小学领导、教师,国内外北大校友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等150余人聆听了讲座。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活•实践教育专委会秘书长刘来兵主持会议。

刘来兵主持活动
刘萌在致辞中表示,湖北校友会教育沙龙举办十四期以来,首次邀请到非北大的学者教授主讲,体现了教育沙龙的多元化趋势和多样性特点,也展现出北大“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在湖北北大校友中,从事教育的校友较多,本场讲座内容紧扣“双减”热点话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他希望这场讲座,能给予处于迷茫中的教育产业人员,以新的方向、新的路径、新的思考。

刘萌致辞
其后,付卫东围绕政策背景、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典型案例等五个方面,对“双减”政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讲述了教育新基建、智慧作业在“双减”政策环境下的实践探索。

付卫东作主题演讲
付教授还介绍了河北、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落实“双减”政策的典型案例。他强调,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深化家校社合作,改变评价导向,“双减”政策的落地需要教育新基建的加持。通过创新智慧教育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新型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家校社高质量合作;创建全面感知化网络环境,优化教育全过程评价机制,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
最后,他还结合研究团队实地调研情况,分享了在“双减”政策下,江西省实施“智慧作业”项目的优秀案例。
付教授妙语连珠的演讲引起了听众的广泛好评,针对听众提出的“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保障教育水平处于上升趋势?”“目前有无适合学校对学生数字评价的工具?”“教师数字化素质如何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得以有效提高?”等问题,他都一一给予了悉心解答。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