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评论: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写在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之际

2015-10-13

“这一刻,我们等待了许久!”

校友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这注定是个被历史铭记的时刻。在40载岁月的长河里,青蒿素等药物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将她的事业写在了人类史册上。

我们为这一刻而自豪!自豪之余,着眼未来,还应多一些思考,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这一刻,让我们再次重温李克强总理的贺信。总理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贡献,高度评价了屠呦呦获奖的意义——“这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并号召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这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引领者,北京大学要更加自觉地承担创新使命,通过改革创新来激发办学活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作出更大贡献。

这一刻,让我们再次思考屠呦呦所诠释的科学精神。探索未知世界,如同航行在黑夜的海上。科学发展史反复证明,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这暗夜航行中的指明灯。屠呦呦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最忌急功近利。正是历经191次实验碰壁仍然不屈不饶,屠呦呦才“富于灵感”地从青蒿中发现了对抗疟疾的有效成分;为求药之真效,屠呦呦更是亲自服药试验,甚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屠呦呦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研究的灵魂在于原创性。屠呦呦在探索中完成了很多原创: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实验。

这一刻,让我们再次体悟屠呦呦身上所体现的北大精神。屠呦呦是北京大学的杰出校友。1951年,她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自此烙上了“北大人”深深的印记,走出了一条艰辛而不凡的科学之路。在这条路上,屠呦呦并不孤独。参与研发“两弹一星”,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王选发明激光照排技术,厉以宁探索股份制理论,萧蔚云关于“一国两制”和香港基本法问题的研究……一代代北大人用行动体现了科学家和学者应有的基本素养,持之以恒、不怕失败、埋头苦干、拒绝浮躁、严谨朴实、淡泊名利,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内涵。

这一刻,让我们再次品读屠呦呦的获奖感言——“荣誉越多,责任就越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荣誉,也意味着责任,对个人如此,对北京大学,亦如此。长期以来,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尤其是近年来,北大不断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对我们,是一种荣誉。现在,屠呦呦校友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荣誉。荣誉越大,责任越大。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牢记北大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办学目标,积极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实施,着力培育引领未来的人才,努力创建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荣耀留在过去,未来更加可期。”让我们,把这一刻作为新起点,走向未来,期许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