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选调生故事】从未名湖畔走向白洋淀边——北大选调生高腾征迁一线的学艺札记

2020-11-11

“我是新来的选调生,虽然我上过北京大学,但是我没有上过乡村大学,今天我正式向各位同事拜师学艺,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是北大选调生、2017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校友高腾分配到七间房乡时在见面会上的表态。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工作第二天,环淀路(一期)征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高腾被安排到征迁工作组,正式开始了攻坚中学艺的历程……

打通语言关,做好书记员。第一次部署会议就给高腾来了当头一棒,参会者发言由雄县和任丘方言交叉进行,负责简报的高腾听的一头雾水,于是赶紧用手机录音,会后进行补听补录,直到晚上11点才整理成当日简报。这次经历,让高腾深刻地认识到,做好乡村工作首先要有乡村气息。于是,他利用开会、吃饭、闲聊等一切机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方言土语,向信息小组学习写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1次专题会议和31期简报的磨练,他终于迈过了这一道坎,每天的简报信手拈来、早早收工。

 

 

克服性格关,做好协调员。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高腾被安排负责数据信息工作,协调10个征迁村和测绘、评估、平台等多家公司,这对刚刚走出校园的他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多年的校园生活,让他书卷气有些重,周到有余、干练不足。初步协调时,时因任务时间紧而出现延时的情况,被领导提示后,他进行了深刻反思,体会到了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的真正内涵,于是在接下来的协调中,去除冗余,抓住核心,统筹部署、提高效率,真正成为了各村征迁组和测绘评估公司的纽带桥梁。

破解乡土关,做好报道员。“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句习总书记的感言是高腾扎根雄安心中的圭臬,他坚信一线才是最真实的。于是,他在完成工作同时,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向村内跑,与村干部交流、和征迁群众交心,主动承担起征迁一线的“战地记者”,白天奔波在房屋拆除和坟墓迁移现场,晚上和工作队员深入拆迁户家里做思想工作,用镜头和文字记录雄安的变迁和成长。当他把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报送给县征迁办时,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的肯定和点赞。

 

 

星光不问赶路人。参与征迁工作一个多月,高腾的体重下降了3斤,看着自己开始略显肥大的衣服,他笑着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啊!体重的变化是征迁中学艺的注脚,本领的增长则是征迁的有力保障。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像高腾这样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七间房乡征迁队员的努力下,白洋淀边的通途大道将贯穿南北显真身。

 

作者:王坤 七间房乡党建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