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李金柏:坚守世界海拔最高兵站的北大国防生

2019-10-15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北大新闻网特联合医学部党委宣传部、深圳研究生院、国际合作部、校友工作办公室、离退休工作部等开设《70年·我的北大故事》专栏。

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与北大有关的故事,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师长风采、校园文化、精神风貌,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北京大学,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

需要说明的是,北大有数十万师生校友,我们仅从中选取了70人进行采访。由于时间有限、认知有限,在人物选取上难免有一孔之见,希望读者诸君指正。

新闻网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李金柏,2004级北大校友。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在校时成了一名国防生,毕业后曾任陆军青藏兵站部格尔木大站唐古拉兵站副政治教导员,现为北京市公安局顺义分局天竺派出所的民警。2009年毕业后,获“优秀共青团干部”三次。2015年获“优秀基层干部”嘉奖一次,“纪检监察先进个人”两次。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卫国戍边”金、银、铜质奖章,“国防服役”铜质奖章。

李金柏在唐古拉山兵站

“我要像唐古拉山上的雪莲一样,把根扎在这里。” 李金柏曾经凝望着雪山说道。

海拔5231米,常年寒风呼啸,霜雪不断,李金柏所在的唐古拉山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是茫茫四千里青藏线上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最差的一个单位。

经历过很多场生与死的考验,处理过很多急难险重的情况,在这里,李金柏实现了他的报国梦。

最后一次当兵的机会

李金柏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高考本想报军校,“老师说分太高了有点可惜”,于是这质朴少年成了北大医学部的一名学生。

2005年,部队来到北大选拔军官人才,在读大一的李金柏第一次听到国防生政策很惊喜:“这是我最后一次当兵的机会了!”得到家里支持后李金柏当即报名,主动申请去青藏兵站部。“我喜欢挑战自己、挑战生活。既然当兵是件苦差事,不如去感受最苦的生活,要当就要当个真正的兵。”

接下来四年(李金柏的专业要读五年)的北大校园生活对李金柏而言是特别且美好的回忆。他最开心的是来校本部上社科通识课,对老师的气质和学生的积极热情印象深刻。经济学选修课也让他逐渐理解基本原理的工具性和趣味性,丰富了自己的想法。

北大的多样生活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当科学家、大学教授、公务员、创业当总裁等等,但是大一时李金柏做的入伍决定还是熠熠发光。

在李金柏看来,北大、北医的毕业生应该有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责任感。“接受过顶级的教育、享受过顶级的资源,如果祖国和人民需要,应该有舍我其谁的担当。从这几年工作经历看,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比起这里的一般军官是要强不少的。虽不是只有艰苦的地方才能创造价值,但我认为艰苦的地方如果多些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会变得更好一些。”

来到5231唐古拉

2009年,李金柏跟首都医科大学的一名国防生坐上火车到2780米海拔的格尔木报道,开启自己的西部战区军营之旅。

翻开中国交通地图,从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至西南部拉萨有一条主线十分清晰,全长约2000公里,沿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之为“四千里青藏线”,它就是青藏公路。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伫立着一尊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为褒扬青藏线军人而树立的西部军人雕像。唐古拉兵站就在此附近。

在青海适应两年后,李金柏来到此地,在雪山连绵、一望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待就是六年。

每年4月至12月,都有格尔木、四川等地运输物资的汽车部队和演习部队途径唐古拉兵站进藏,这段时期,李金柏和他的战友们需要每天八点多起床到晚上八九点一直忙碌,几个月不间断。他们把青春、热血奉献给这条路,构筑起祖国内地连接青藏高原的立体保障通道,托举起青藏线的繁荣和西南边防的稳定。

李金柏和战士们一起择菜

2015年5月,李金柏感冒了,高原感冒易引起肺积水甚至脑积水,十分危险,最好办法是赶紧去低海拔处休息。但当时李金柏任副教导员,任务艰巨又人手不够,“这种时候我不能走”,他忍着缺氧的头疼,输液躺了2天,硬生生地熬过来了,圆满完成任务。

然而这只是高海拔对身体的影响之一。缺氧会使心肺功能降低,人们易得高原疾病;食物虽能保障,但部队里难得吃到新鲜蔬菜,长期缺乏维生素。

高原反应是边防军人身体要适应的,然而更难的还不止于此。

寂寥的雪莲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李金柏说起这句高原部队里的俗语时,眼里仿佛尽是渺远旷达的回忆。无人区里的兵站附近没有住民,只有100多名官兵,李金柏与较熟悉的30多个战友日日相对。部队里网络使用也有许多限制,几周前的报纸和仅有的电视实在难以满足士兵们对社会趋势的关注和向往。精神的烦闷无处排解,他感到孤独又封闭。

“怎么克服?没法克服。”士兵们只能转移注意力——偶尔组织爬山活动、简单运动和根据爱好开设小组,有战士教写毛笔字、有战士写军旅题材的书……“在这里生活就像‘修仙’,”李金柏说,“一定要努力去丰富你的精神生活,因为没什么资源。”

李金柏和战士们谈心

夏季有结束冬眠的熊,有一次熊妈妈带着4只小熊到基地附近,大家都很激动,出来看熊、拍照片录像,在它们十分靠近、感到危险时才放鞭炮吓唬驱离它们。

偶尔有牧民赶着牦牛经过,李金柏见过牦牛生小牛,他特别感动:“印象很深,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诞生一条新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啊!”

即使现在已相隔万里,但是单调军营生活里的有趣小事他如数家珍,一聊起便滔滔不绝。

在青藏高原的日子也是离家最远的日子。

有一年年前,班长的女朋友来待了一个月,那可正是大家向往回家的时候。刚开始整个单位都很兴奋,一口一个嫂子拉着聊天。稍过几天,大家心里开始别扭,几个人一聚在一起就不免提起:“你也想家了吧?”“是啊,我家那位……”气氛变得有些落寞。

2017年底,李金柏的孩子将要出生了,那是32岁的李金柏心中最美的念想,但是他这个准爸爸却在唐古拉执勤不能回家过年。“说实话心里觉得很对不起,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他说,“分别的痛苦已经折磨了无数回,每年都很多回,每一个战士也都是这样。”

在唐古拉山兵站任职6年的时间里,李金柏从没回家过一次春节。退伍后的第一个春节让李金柏觉得十分不习惯,“我的春节都是大年三十9点多钟开始打电话,联系各种亲戚到12点过,这年就算过完了。”

山高水长青藏线,忠诚无言高原兵。正如“西部军人”雕像碑文所述:“青藏线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之雄风,堪为后人师……”

李金柏说,“作为一个北大人,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勇敢,自信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无所畏惧;要用智慧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精益求精、创新、拼搏、进取;要肩扛社会责任,遇到大是大非的事情时坚定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有关心和思考。”

北大精神和青藏军人的精神在李金柏身上重合,特别和平凡都在他身上体现——他是这些年来唯一一个青藏高原的北大兵,而他只是做了他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唐古拉山兵站

唐古拉山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所在地区海拔最高可达5231米。这里常年寒风呼啸,霜雪不断,是茫茫四千里青藏线上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最差的一个单位。60多年来,一茬茬西部高原官兵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用他们的赤胆忠诚在世界屋脊之上书写了一个个“战严寒、抗缺氧、斗风霜”的革命英雄故事。

在环境艰苦、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兵站历代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圆满完成了以执勤训练和服务保障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累计接待汽车部队和过往人员200多万餐次,出色完成了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拉萨戒严等重大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