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大师风范

乐以成之:致敬乐黛云先生

2021-10-13

《乐以成之:乐黛云先生九十华诞贺寿文集》
张辉 刘耘华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1年9月

 

 

目录

 

前  言

张辉

庚子年的疫情改变了计划好的一切。对我来说,最遗憾的,是没能按原先的设想为乐老师过九十岁生日,也没能为远在故乡南通的老母亲过八十岁生日。 

聊可安慰的是,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生日是可以“补”的,而且延后时间补生日,甚至更加吉利。我们“分解”了原定在未名湖后湖畔朗润园举行的户外生日会,大家以更具精神性的方式为老师庆生。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微信公众号“北大比较所”特别设立专栏,陆续转载乐老师最新出版的回忆录《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同时配发弟子和学界同仁的祝寿文章。友邻公号“人文共和”“北语比较文学”“古典学研究”“海螺社区”等联袂唱和。 

媒体同仁高度关注。《传记文学》刊发了乐黛云专题;《南方人物周刊》、北京大学校园网分别发表了《乐黛云:搭桥者与铸魂人》《90岁乐黛云:北大奇女子的生命热度》等万字长文。

乐黛云先生(2012年在贵州) 

此外,北大比较所和北大中文系联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在2021年5月9日母亲节当天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研读乐老师的新书,也与我们的“九零后资深青年”乐老师一道回忆往昔、思考现在、瞩望未来。 

这本《乐以成之——乐黛云先生九十华诞贺寿文集》,也正是迟到的生日活动的重要一环,她是另一本贺寿之书《乐黛云学术叙录》的姊妹篇。两本书分别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南北两个学术重镇的出版机构颉之颃之、遥相呼应,不啻为一段令人难忘的学术佳话。 

非常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的方尚芩老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张冰老师、刘爽老师,三位老师为两本文集的出版贡献良多。也非常感谢北大比较所人唐克扬师弟的团队,他们全权负责两本书的装帧设计,使两本书虽在异地出版,却依然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还要特别感谢同门刘耘华教授,正是因了他的美意,这次乐老师九十华诞贺寿之书的出版才得以南北应和、好事成双。感谢张锦师妹,李茜、吴佩烔二位博士为文集的编辑所做的诸多工作。 

当然,更要感谢这本论文集的所有作者。 

文集取名《乐以成之》,也正与北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乐在其中——乐黛云教授八十华诞弟子贺寿文集》形成序列。这是时过十载之后,北大比较所同仁以及海内外乐门弟子的再次雅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老师是我们学术和精神上的领路人,是我们心中永远永远的老师。诗云:“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文集的封底上用我们所有人的名字组成“100”字样,谨以此书为敬爱的老师祝寿,谨以此书期盼十年后再为老师编辑百岁华诞贺寿文集。 

谨以此祝敬爱的老师健康、快乐、幸福!

乐黛云和汤一介(1966年)

 

后  记

刘耘华

2021年元月,是乐黛云先生九十诞辰。三年前,乐门弟子定于2020年春天在朗润园为乐先生举办一次开放式的寿庆聚会。三年来,我一直盼望着这场盛会能够如期举行,盼望见到先生的慈颜,听到先生弟子的欢声笑语。无奈2020年初开始肆虐的新冠疫情,取缔了这场春天的约会,我也只好闷栖在沪上的陋居,烦忙于线下的琐事和线上的课程。 

转眼间便到了2020年底。眼见先生的诞辰日近,庆祝之事却寂悄悄地没有动静,按捺不住想为先生做点什么的我便询问跃红兄,可否为先生出一本九十诞辰贺寿文集?跃红兄说,早有此心,并让我与张辉兄联系。与张兄一说,张兄也说早有此心,于是决定一起合作来筹办此事。 

坦白说,我把刊刻先生寿庆文集的事情,一方面视为自己的荣幸,另一方面也视为对先生山高水阔的教诲之恩的一份绵薄谢意。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先生让我以儒家典籍为个案探索“中国解释学”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便养成了反复阅读先秦儒家经典的习惯。这对于确立我的生命态度和学术品格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时代的乐黛云

儒家主张成己、成人并举,内外之道兼合。所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要求在品格修养和人间事功两方面都不断进取、新新不已,过积极的人生。孔子岂不知宇宙荒漠无边、天道循环不已(此处蕴含颇类于佛家所云无尽的成、住、坏、空)?岂不知人生艰苦、世事难为?但为何他偏偏要“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因为,他把入世的担当和责任视为对于“天命”的敬畏、认领和回应。孔子很注重培育“无忧无怨”的乐天人格,这种人格培育,意味着“我们一起同在这可怜的人间”(这是周作人写给鲁迅的一句话),不必怨天,不必尤人,行有不得,则反求诸己。

如此来看,所谓“孔颜乐境”,不就是要我们“笑对苦难人生”吗?所以,窃以为儒家、佛家,都有大慈悲在,只不过相比之下,佛家所持的是一种“消极的慈悲”,儒家所持的则是一种“积极的慈悲”。记得我们初到上海那几年,一家都深陷于困顿而难以自拔,先生得悉之后,数次劝慰我要“快乐地面对”:因为,忧愁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当时我只是感激先生所施加于我的有效的精神纾解,现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孔子所教导的“积极的慈悲”啊!这里套用一句《孟子》的话,以示对先生之遥深用意的感喟:孔子,我师也。先生岂欺我哉!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必”字表明,德性的境界具有真正强大的力量,因为它所唤起的是人们甘心情愿的精神认同。正如孟子所云,是“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在这个“放于利而行”的世道,相信“君子之德风”,难免会再一次遭受“迂远而阔于事情”的嘲讽。但是,正如先生的一生行事之于我们,不也产生了一种“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借用孟子的话)的德性教诲之效吗?所以,“君子之德风”不仅仍然具有事实的支撑,而且在滋养我们的生命方面它也绝非“小补”而已。 

愿世人也像往圣先贤,也像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多花些心思气力来“照料灵魂”。 

最后,借此机会说几句感谢的话。 感谢先生所赐予我的德业教化(感谢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 

感谢世界各地的乐门弟子很快提交了高水平论文近作;感谢南方科技大学唐克扬教授及李梦遥老师、王天甲老师为本书设计封面,张辉教授为本书题写书签; 

感谢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张锦副编审的热心奉献以及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李茜博士后和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吴佩烔副教授在担任筹备组秘书期间的辛勤劳动;上海师大硕士研究生杨滢桐、杨莹两位同学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对所有论文的格式规范重新做出修正,在此也致以谢意。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