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燕园新闻

“90后”战“疫”征文|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未名湖畔、抗疫前线——北大后勤职工代表参加多地北大青年“同升国旗,共学回信”活动

2020-03-25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大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抗击疫情工作开始以来,北大后勤人,尤其是后勤的年轻一代,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为维护校园安全、保障校园秩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全面展现后勤人在防控抗疫战斗中的精彩故事,北京大学后勤党委、工会、团委共同举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主题的“90后”青年短文征文活动。在收集到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些年轻后勤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他们将自身和校园、家国命运相结合时所作出的取舍。截至3月23日,本次征文共收到投稿64篇,我们将陆续发表其中的优秀文章,与大家分享北大年轻后勤人的理想、本领与担当。

3月23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激励广大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北大共青团系统干部、医学部师生代表、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代表、留校学生代表、武汉一线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代表、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与学生代表、西藏选调生代表六地连线,举行“同升国旗,共学回信”主题升旗仪式,表达广大青年学子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坚定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活动现场

作为北大后勤人的代表,动力中心职工刘雁北和公寓服务中心职工罗婷婷参加了这次活动,并记录下今早让他们心潮澎湃的一刻最真实的感受。

刘雁北和罗婷婷在活动现场合影

刘雁北:

我是一名后勤的普通“90后”职工,今天清晨有幸在电教广场参加了北大青年“同升国旗,共学回信”活动,重温了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

雄壮的国歌缓缓奏响,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骄傲和自豪在我心底涌动。爱国主义是新时代北大青年的精神支柱,我将把热爱祖国作为立身之本,坚持爱党、爱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受鼓舞,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将在北京大学党委和后勤党委的带领下,在这场疫情中继续坚守岗位,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伟大的祖国一定能早日取得抗疫胜利。

罗婷婷:

在视频连线的现场,我十分荣幸地聆听了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在北大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在雪域高原从事基层工作的北大选调生以及西部支教扶贫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这些或在抗疫战线,或在基层一线,或在科研前线的“90后”们分享的读信感悟和奋战故事。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也让同为90后共产党员的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信心投入到服务北大师生的一线工作中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不仅是一份激励,更是一份嘱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带着这份嘱托,牢记作为一名北大后勤人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岗位,勇担责任,履行使命,为抗击疫情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刘雁北和罗婷婷也分别以《我的抗疫日记》和《奉献有担当,抗“疫”有力量——记疫情防控战中的北大公寓人》为题参加了本次征文活动,让我们共同分享,美丽的青春之花是如何绽放在未名湖畔,绽放在抗疫一线!

我的抗疫日记

动力中心 刘雁北

我叫刘雁北,是北京大学动力中心综合办公室的一名普通职工。疫情发生后,作为90后的北大人,我深深感到,北大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有退缩过,在北京大学党委和后勤党委的坚强带领下,我们从大年初三起在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日常值守。我和大家一起,参与制定动力中心防疫方案,每天巡视动力中心职工集体宿舍,张贴防疫知识海报,分发防疫物资和消毒用品,在动力中心入口处执勤,做好后勤保障,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先后三次捐款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带领团队前往一线。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科室所有的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这些人挺身而出,是他们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撑起了一个民族的兴衰。

虽然我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我要向这些现实中的英雄学习,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传承北大人的优良传统,我坚信所有北大人共同为国家贡献出一份力量,国家一定能早日取得抗疫胜利,伟大的祖国战无不胜,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奉献有担当,抗“疫”有力量——记疫情防控战中的北大公寓人

公寓服务中心 罗婷婷

2020年的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牵动着14亿中华儿女的心。本应欢乐祥和的春节因不断扩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地图”而让人们的神经绷得很紧很紧。往日里热热闹闹的校园也被“疫情”按下了静音键,只有园子中的花草树木经过了寒冷的冬天还在默默顽强地生长。像这样默默的,还有一群后勤人,他们高效有序、不畏困难,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无声地守护校园的平安与和谐,等待着燕园同学们的归来。

李道年是公寓中心库房管理员,得知家乡发生疫情后,马上取消了回乡的车票。位于36楼地下这间大约50平米的库房,就是她工作的地方,这里存放着中心的各类物资用品。疫情发生后,她特意调整物品陈列,将高频领用的疫情防控物资整齐有序地摆放到最显眼的位置。她说这样能节省时间,更加方便快捷地发放疫情防控物资。时间在她这里好像过得特别快,平时不仅要做好物资的发放与登记,还要负责和其他同事们一起接货、搬货和摆货。有时候送货的司机正好赶到饭点过来,手中的电话一响,她便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前去接货。等忙完回来的时候,碗里的面汤已经凉得凝固了一层油。虽然瘦小,但是坚强的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事热情友善,这样的后勤人,在北大,还有很多很多。

公寓中心维修员唐保勇从大年三十到现在,马不停蹄,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微信工作群里的一条条报修信息记录了他疫情期间的工作动态。维修工作频繁琐碎,一个电话或者一条微信过来,他就必须立刻拿起维修工具,前往维修现场。此外,为了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宿舍楼宇安全,他还承担了学生公寓44楼的巡楼工作,每天早晚分两次对楼内的公共设施、洗漱间及淋浴间、阳台门进行巡查。为更好地协助楼管组开展工作,减少楼长外出就餐的不便,公寓中心试行为当班楼长订购午餐盒饭,他主动承担了送餐任务,在每天中午12点前,将盒饭配送到当班楼长手中。其实,他的身份除了是一名维修员,还是一对可爱双胞胎的爸爸,疫情期间,像他这样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的后勤人,心中的思念也许全部化作了抗击疫情、守护校园的力量。

疫情发生后,学生公寓楼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燕园校区内共有34栋宿舍楼,寒假期间每栋宿舍楼都有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回家过年。在这个特殊时期,各栋宿舍楼内楼长们忙碌的身影也温暖了留校同学们的心。32楼今年有13名学生留校,楼管组在接到公寓中心下达的学校疫情防控任务后,忙得不可开交。落实防疫措施、巡查楼内安全、领取和发放防疫物资成为楼长们每日工作的常态。此外,楼长们还要通过留校学生微信群督促学生每日向院系报告体温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排解恐慌,安抚情绪。上午刚完成楼内巡查工作的王俊花楼长说,知道楼内的孩子们在早上喜欢睡懒觉,所以上午基本不敲他们的门,等晚上巡楼时看见孩子们屋内的灯亮着,再去敲敲门,隔着门问候一下,听到孩子们在门内的声音,她的心也就踏实了。如王楼长一样的楼长“妈妈”们点点滴滴的付出,为同学们带来了最贴心的安全保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替我们在负重前行。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用无所畏惧的热血和生命在抗击疫情的前方守护国家的平安。而无数的北大后勤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也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书写着守护校园的担当。未名湖边的迎春花没有迟到,静园草坪的玉兰也如约盛开,所有北大后勤人辛勤付出的一切,只为等待同学们带着欢声笑语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