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燕园新闻

“用我智慧奉献爱”——北大公卫志愿者抗疫行动纪实

2020-03-25

2020年2月1日凌晨6点钟,天至微亮,黑夜渐渐隐去,留下了雾蓝色的黎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室里,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2018级硕士生李泽武终于合上了电脑,结束了六个小时的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和一同值班的老师同学们下班了。除了来到疾控的第一天——这个集体全部通宵到凌晨6点——后来就少有这样的晚归了。一张“下班纪念照”给这繁忙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份可爱的仪式感。

纪念夜班结束

这个集体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支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志愿者团队。庚子鼠年在一场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里显得严肃萧索。“公行天下,卫戍健康”,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坚定信仰。

疫情爆发后,北大公卫的十多位师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用智慧与奉献守护着医学人永恒的使命。

北大公卫志愿者团队合影

“数字="生命”,一呼百应共度不一样的新年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北大公卫发出参与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邀请,希望能派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消息一发布就得到了众多同学的响应,当天队伍便组建完成。考虑到出行安全与便利的问题,这支队伍人员基本由在京学生组成。新闻里不断滚动的每个数字都代表着生命,让身为公卫学子的他们忧心不已。但能用所学所长监测疫情变化,分析疫情特征,为疫情研判提供科学证据,对于他们来说却也是一个贡献智慧、施展拳脚的机会。

1月26日,大年初二,北大公卫志愿者团整装出发,由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庞元捷老师带队,王洪源老师担任指导教师,韩雨廷、马秋月、马雨佳、陈思、张雪莹、李伟、杨若彤、李泽武、郭英男等9名研究生,奔赴国家疾病预防中心。刘欣然与巴哈白克2名研究生同学随后也加入了支援队伍。

第一日,疾控中心宿舍门口合影

白天与黑夜,班班轮换中有他们忙碌的身影

正式开展工作前,志愿者们经过了两轮培训,学院内的动员会上,流行病学专家李立明教授和和流统系主任詹思延教授为志愿者培训相关情况和注意事项。到达疾控中心后,冯子健、张彦平等老师为志愿者理清工作思路、指出工作重点。短暂的培训后,志愿者们迅速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中。

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在专家指导下帮助进行疫情实时分析和专题分析。这其中又包括数据清洗、代码编写、可视化处理、报告撰写等诸多任务。由于工作内容繁重,加上数据更新要在每日零点后,小组必须保证全天运转不容停歇。故志愿者们分成白班和夜班,实行轮岗制,每个零时是一天工作的开始,却不一定是一天工作的结束。

夜里,志愿者们拿到最新数据后要尽快进行数据分析,并赶制报告提供给各个单位。而白班从早上8点开始,志愿者们需要做疫情重点专题分析并进行定期汇报。

起初,大家尚不熟悉工作,志愿者们经常在熬夜与加班中争分夺秒,尽力赶工。每一天志愿者们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十小时,用餐时间是难得的轻松时刻,而在这时他们也不愿放松,仍在讨论着数据怎样处理,代码如何编写,发现什么疫情特征……就这样,面对数据分析的工作,每一位同学都能处理得娴熟自如。

32b5a1e2ffb44b51a52fe2c8707f1c7e.jpg

庞元捷老师进行汇报

凌晨五点,王洪源老师与同学们的夜班

志愿者每日例会

公寓中心集中讨论

青年意气,用智慧助力分析,用决心抗击疫情

此次支援行动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迅速熟悉、高效完成任务。每日工作量庞大,如果能够简便快捷地完成该项工作,则会大大减轻整个团队的压力。于是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写成一套程序,能准确提炼出报告需要的文字表格、流行曲线、疫情地图,仅用十几分钟就能输出全部需要的内容。在支援结束时,此项程序仍然在疾控中心继续使用,得到疾控中心老师们的高度认可。

与疾控中心冯子健主任进行研讨

即使在疾控中心老师与十几位志愿者与努力下,人手不足的情况仍时有发生。面对此情况,学院又组织吕筠、孙点剑一、余灿清三位老师和11名同学,以线上方式为志愿者提供远程帮助,通过检索信息、查阅文献、优化统计方法等不涉密途径进行支援,为现场志愿团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马雨佳同学进行每日例会汇报

北大公卫志愿者团队汇报工作

这个别样的正月,有一样的情意绵绵

公共卫生学院的志愿者们在大年初二就赶到疾控中心,还没有在家里过上一个完整的年。面对这些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志愿者们,家人虽然感到十分不舍,但又非常支持他们的学以致用、志愿奉献。2014级预防医学长学制的杨若彤同学谈到,大年初一晚,母亲送她到火车站时万分不舍,近乎哽咽。

这个别样的正月,是令人感动而难忘的。一方面学院和老师给予大力关注与支持,医学部党委徐善东副书记、学院孟庆跃院长、学院党委郝卫东书记先后前往慰问,满足了同学们生活上、心理上、学业上、工作上等各方面需求。老师们的点拨使志愿者们快速进步,并能在工作中实际施展出个人能力。每个志愿者的心中都充满了自豪和满足。另一方面参与的师生早已成为了亲密的“战友”,大家有着共同的志向和心愿,都在第一时间参与此次支援防控工作,为疫情的严密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探望同学们

元宵节这天,志愿者们在平凡和小确幸中度过。因为工作不可停歇,大家在仍要整天坚守岗位。到了晚上,学院老师体贴地为同学们买了肯德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2018级博士生刘欣然带着心爱的吉他,大家伴着吉他的旋律一起唱歌,玩团队游戏。平日里,所有志愿者面对任务和压力少有时间沟通,再加上白班和夜班的同学工作时间颠倒,更难有空闲交流。元宵佳节,大家借着“小型联欢会”开怀畅谈,发现彼此兴趣相投,实是志同道合。

刘欣然、陈思、张雪莹同学准备吉他弹唱

“元宵联欢”

致敬医学人,愿春暖大地,国泰民安

目前,第一批公共卫生学院赴疾控中心志愿者已经圆满结束志愿服务,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当然,鼓舞着这些青年人的不仅仅是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更少不了身边的亲友主动请缨、投身一线的带动作用。志愿者2014级预防医学七年制李伟的母亲是一名医生,她从大年二十八开始就全天守在医院,没有一天春节假期。还有公共卫生学院2003级校友陈勇师兄和2004级校友阿尔帕提师兄主动请缨支援前线的消息,更让志愿者们备受鼓舞。

谈到学校所学与实际运用的关系,本次志愿队的队长、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17级直博生韩雨廷说,“通过在这种战役中献力的机会,终于将‘公行天下,卫戍健康’从口号转为实践。应用于真实的疫情防控过程中,更加明确流行病学在防控疫情中的关键作用,极大程度加深了专业的认同感。在亲身实战中更是弥补了理论实践脱轨的不足,学到了指导老师的防控思路,丰富了疾病防控的经验。我们志愿者们在工作中也互相学习,拓宽了自身知识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分析的熟练度。”

师生研讨

全民健康是医学生不断奋斗的目标,本次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能真正地将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每一个志愿者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同时,他们也呼吁广大青年朋友关注疫情进展,谨慎辨别信息真伪,要用成熟心态和科学知识帮助身边的朋友、家人进行心理上的疏解,缓解不安的情绪。

21天的日月交替,27名北大公卫老师与同学,24小时全力守候,40个轮换班次,数不清的数字、图表、会议与报告组成了一段难忘的助力抗“疫”历程。2月17日,第二批志愿者周川与霍家康也正式到岗,延续这个“用我智慧奉献爱”的故事。在悠闲的新年假期里,他们暂别团圆,在疫情严峻时刻冲锋在前;他们放弃娱乐,用智慧奉献医学人的大爱。北大公卫学生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北大人的初心与使命,在举国共克时艰的团结力量中,愿疫情消散,盼春暖花开。